发布时间:2024-11-18 16:01:42 来源: sp20241118
4月1日,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迎来十年之期。
↑这是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伐木工人头盔(2014年4月1日摄)。当日,19件林业工人使用过的采伐工具,作为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停伐日的纪念物被黑龙江省博物馆永久收藏。
以大小兴安岭为主的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是我国十分重要的森林生态功能区,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国家木材持续稳定供给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是2021年6月3日在伊春市上甘岭溪水国家森林公园拍摄的小兴安岭中段景色(无人机照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深入黑龙江林区,调研停伐后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情况,与林场职工、村民促膝交谈。
↑2016年5月23日下午,习近平在伊春上甘岭林业局溪水经营所林场职工刘养顺(左五)家,同一家人和邻居们亲切交谈。
↑2023年9月6日下午,习近平在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漠河林场自然林区考察。
↑2023年9月6日下午,习近平在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同村民史瑞娟一家亲切交谈。
↑2023年9月6日下午,习近平在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村民史瑞娟家的民宿小院考察。
停伐十年来,黑龙江林区儿女牢记总书记嘱托,既守林、又造林,生态环境有效改善,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恢复明显。如今,黑龙江省林地面积2162万公顷,森林蓄积量21.58亿立方米,均居全国前列。
↑这是2023年10月19日在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漠河林场内拍摄的自然林一角。停伐以来,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管辖的林区范围内实现活立木总蓄积、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三增长”,分别达到6.44亿立方米、688.52万公顷、86.26%,森林资源保持恢复性增长。
↑2021年6月4日,在伊春森工乌伊岭林业局有限责任公司阿廷河林场分公司施业区,护林员驾车进行森林巡护(无人机照片)。
↑2024年3月14日,在伊春森工集团美溪林业局公司一处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样地,工作人员在整理林下剩余物。如今,有“中国林都”之称的黑龙江省伊春市森林覆盖率已达83.8%,森林蓄积量增加到3.75亿立方米,年均净增超过1000万立方米,林区全面停伐成果持续巩固扩大。
↑2024年3月12日,在龙江森工集团苇河林业局有限公司平林苗圃,苗圃主任闫朝福在检查大棚中的苗木。作为一名高级工程师,闫朝福有30余年造林绿化苗木培育和林木良种繁育工作经验,他希望能为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做出自己的贡献。
护林造林的同时,放下油锯斧头的林区儿女化身“新林人”。十年间,林区儿女们抓转型、谋出路,在林下种植、旅游康养等方面不断努力,他们加工农产品、打造农家乐、搞直播带货……林子不伐了,日子却越来越红火。
↑2024年3月13日,在伊春市友好区,伊春森工集团上甘岭林业局公司溪水林场分公司退休职工刘养顺(右)和老伴杨秋娥站在自家开办的农家院中。前几年,退休职工刘养顺开起了农家院。2023年,他扩大“养顺农家院”经营规模,建起了一排大棚,可同时容纳近20桌客人,年增收十万余元。
↑2024年3月14日,民宿老板史瑞娟在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雪人木屋民宿院内整理用于装饰的干辣椒。在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游客纷至沓来。“停伐之后,生态慢慢变好了,景点多了,旅客也愿意来了。”村民史瑞娟介绍,她将自家民宿客房增加至5间,夏天旅游旺季时仍“一房难求”,一周收入就能过万元。
↑2024年3月12日,在伊春桦肽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包装桦树汁相关产品。2023年,伊春市桦树汁产业实现产值1.86亿元,同比增长147.44%,生物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6%。
↑这是2024年3月12日在伊春市美江木艺展览馆内拍摄的木拼画和北沉香工艺品。近年来,伊春市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大力发展木艺产业,在提高创意雕工水平、培养高质量人才队伍、扩大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持续发力。
↑2022年8月24日,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一家山野珍品科技开发企业,工人对林下绿色有机食品进行加工作业。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优化稳定产业链,因地制宜发展林果、林菌等林下绿色有机食品种植业,打造林下绿色有机食品精深加工基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十年停伐仅仅是个起点,新征程上,龙江儿女正牢记嘱托,建好建强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担当尽责。
总监制:任卫东
监制:孙承斌 邹声文
策划:赖向东 顾钱江 鱼澜 熊言豪
统筹:管建涛 毕晓洋 陈益宸
视觉设计:张子彧
编辑:刘欣 刘莲芬 虞东升 罗晓光
摄影:鞠鹏 李涛 殷博古 王建威 王松 张涛 谢剑飞 陈益宸 徐凯鑫 吴悠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新华社摄影部、黑龙江分社联合制作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