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全国人大代表林贻影:打通检察为民“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4-12-14 17:58:34 来源: sp20241214

   中新网 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赵晔娇)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如何促进检察权与自治权的良性互动,抓好服务大局、检察为民的“最后一公里”?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林贻影接受 中新网 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浙江检察机关把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检察履职办案全过程,以“枫桥式检察室”建设为牵引,持续深化检力下沉,强化法律监督。

  何为“枫桥式检察室”?林贻影介绍,浙江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枫桥式检察室”主要履行案件办理、矛盾化解、服务群众等职能,同时因地制宜履行个性检察职能,推动基层基础不断夯实,法律监督职能履行更加充分。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林贻影。受访者供图

  “枫桥式检察室”以案为基,打造检察履职前沿阵地。

  履职办案是基层检察室的重要工作职能。“枫桥式检察室”通过案件办理将检察履职触角延伸到基层。

  杭州西湖上泗检察室辖区系西湖龙井茶主要产地,辖区内龙井茶农十万余人。上泗检察室深入村社茶区调研,搜集各类龙井茶保护问题,办理了数起龙井茶品牌保护知识产权案件,打击冒牌“西湖龙井”,保障茶农权益。

  “基层检察室是拓展‘四大检察’推进社会治理的原动力,各地结合检察办案敏锐研判,把握辖区治理存在的风险点、矛盾点,通过检察办案、专题报告、联席会议等多种形式堵漏建制,融入一线治理。”林贻影介绍。

  2023年,浙江各地检察室共办结辖区矛盾集中类型案件2600余件,对辖区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执法司法活动监督300余件。

  “枫桥式检察室”立足社情,打造矛盾化解治理前哨。

  绍兴诸暨是“枫桥经验”发源地,诞生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智慧。

  诸暨枫桥检察室在办理张某故意伤害案中,主动启动“检治联调”工作机制,邀请张某所在村的“一肩挑”书记作为特邀调解员,联同派出所民警、专业调解员和村两委干部一同开展调解,促成双方当场和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林贻影表示,“枫桥式检察室”聚焦将矛盾纠纷化解纳入法治轨道,开展重复信访积案清理专项行动,深化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公开听证等机制,以公开促公信。

  去年,浙江基层检察室共回复答复群众来信来访370余件,组织公开听证近1000次,办理案件和解谅解率达70%。

  “枫桥式检察室”深入一线,打造服务群众重要窗口。

  劳动争议、虚假诉讼、征地拆迁、妇女儿童老人等特殊群体保护……面对这些群众身边的民生小案,浙江基层检察室坚持“小案不小办”,强化权利救济,维护群众权益。

  林贻影举例介绍,在宁波慈溪,有一支“小巷检察官”队伍,他们常年深入基层一线,变“坐堂办案”为“上门服务”,用“我们跑”代替“群众跑”的办案方式,传递了司法温度,换来了群众认可。

  去年夏天,慈溪周巷检察室在办理一起因葡萄园用电问题引发的故意伤害案中,为不影响双方当事人的旺季生产,主动开展“上门听证”,这场“葡萄架下的听证会”化解了邻里间多年积怨。

  “我们创设‘网格+检察’‘乡村检察官’‘小巷检察官’等品牌,推广检察一件事app,建立健全便捷高效的检察服务机制,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检察院、群众身边的检察官。”林贻影说。

  “枫桥式检察室”因地制宜,打造区域特色品牌矩阵。

  为公正高效办理涉及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未成年人保护等案件,“枫桥式检察室”在履行上述三项基本职能基础上,结合地域产业特色、群众关注期待等,打造专业化检察室。

  安吉天荒坪(余村)检察室探索形成立体化监督、修复化保护、源头化治理的工作模式,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层实践;义乌国际商贸城检察室打造国际化检察助企护企模式,保护商品品牌200余个,遍及20余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温州)数安港数据资源检察室服务保障数据技术研发、数据产品交易、数据产业孵化。

  “浙江117个基层检察室正逐步转型升级、焕发活力,以法治彰显检察属性,以善治回应社会关切,以共治促推和谐稳定,以智治赋能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检察机关深入践行‘枫桥经验’的生动写照。”林贻影总结说。(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