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17:50:35 来源: sp20241125
干巴菌
高峰灵芝
百年核桃古树采收现场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国家林草局提供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践行大食物观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提出“积极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稳妥开发森林食物资源”,油茶、油橄榄、仁用杏、核桃、板栗、枣类、竹笋、林药、林菌、林菜、林下浆果、林禽、林畜、林蜂等一批森林食物被写入了《意见》,这意味着林草部门将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中承担更加重要的责任,向森林要食物大有可为。
从近日召开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获悉,近年来,林草部门深入践行大食物观,持续推进森林“四库”建设,大力发展森林食品、林下经济,不断提升森林食物供给能力。
森林食物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改革发展司司长王俊中介绍,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中国具有食物生产功能的树种有几百种,森林就是一个巨大的“粮库”。发展森林食物,不与粮争田、不与农争地,兼具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深入践行大食物观,以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为主要抓手,加快推动森林食物生产扩面增量提质。
森林食物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全国经济林种植面积7亿亩,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6亿多亩,各类森林食物年产量2亿多吨,人均140公斤,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产品,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为中国粮食安全打足了底气。
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森林食物涵盖“米袋子”“油瓶子”“菜篮子”“果盘子”。木本油料供给多元化,茶油年产量80多万吨,还有橄榄油、核桃油、牡丹籽油等多种木本食用油。木本粮食供应充足,板栗、枣、柿子、松子、仁用杏等种植面积约1亿亩,产量1400万吨。水果种类繁多,种植面积2亿亩,产量约1.9亿吨。森林特色食品、木本调料、木本饮料等新产品发展方兴未艾。林下种植养殖提供林禽约49亿只,林畜5000余万头,还有林粮、林菌、林果、蜂蜜等大量高品质的绿色食品,极大丰富了老百姓的餐桌。
产业富民效果日益显现。发展森林食物,既能做大森林“粮库”,又能充实森林“钱库”,是推动“两山”转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全国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其中有2400多个种植经济林,经济林年产值超过2万亿元,林下经济年产值约1万亿元,带动数千万林农增收致富。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惠及林农近1200万人,带动林农年人均增收3600多元。
广袤森林蕴藏丰富的食物资源
中国广袤的森林蕴藏着丰富的食物资源,是天然的大粮仓、大油库。森林食物以其健康、天然、多元等优势,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米袋子”“油瓶子”“菜篮子”“果盘子”,木本粮油发展潜力如何?
王俊中用一组数据说明木本粮油等经济林发展情况。一是以油茶、核桃、油橄榄等为主的木本油料林,面积1.8亿亩,油料产量968万吨。其中油茶面积达7300万亩,油茶籽产量达330多万吨。核桃面积1亿多亩,产量586万吨。二是以板栗、枣、松子、仁用杏等为主的干果面积1亿多亩,产量1400万吨。其中板栗种植面积2700多万亩、产量258万吨,枣种植面积1300多万亩、产量648万吨。三是苹果、梨、柑橘等各类水果种植面积近2亿亩,产量1.9亿吨。四是新兴食物异军突起,竹笋、香椿等森林食品种植面积约7000万亩,产量1200多万吨。茶叶、咖啡等木本饮料种植面积约5200多万亩,产量350万吨。花椒、八角、肉桂等木本调料种植面积约3200万亩,产量190万吨。
王俊中告诉记者,木本粮油等经济林的总产量已经比较大,但提质增效的潜力也很大,主要体现在品种资源潜力大,产量增加潜力大,加工增效潜力大,消费升级潜力大。森林食物生产环境好,绿色有机,营养成分高,符合新阶段健康营养消费需求,日益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消费新宠。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林下经济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等具有重要意义。
王俊中说,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内容为主的林下经济,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森林食品,是山区林区重要的绿色富民产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采取有力措施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不砍树、能致富。
改革驱动,创新赋能。鼓励各地先行先试,在林地经营、资源利用、林权融资等方面大胆探索。福建省南平市建立林下空间流转机制,实现林下空间可确权发证、抵押融资。浙江省衢州市探索“土地共用、生产共管、效益共享”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林区共同富裕。这些好经验、好做法,为林下经济发展添动力、增活力,推动山区林区“含绿量”“含金量”同步提升。
经过不懈努力,林下经济规模逐步扩大,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惠民效益显现,产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浙江省2021年起实施“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支持1000个山区村实现“亩产万元”目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福建省武平县万安镇打造千亩林芝基地,示范带动34户林农户年均增收3500元,支持林农走出一条“不离乡可就业”的发展之路。
云南将“小核桃”做成“大产业”
现在到云南吃“菌”是一种时尚,“菌子”也成了云南美食图鉴的名片。云南还将“小核桃”做成了“大产业”。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丁鲲介绍,云南是林草资源大省,林草产业一直在“特”上做文章、下功夫,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核桃、野生食用菌产业作为云南重要的民生产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国计民生。
云南是世界深纹核桃的分布中心,90%以上的核桃生长在高海拔地区,造就了优质的云南核桃。“来自绿水青山,营养味更香。”云南省85%的区域都有核桃种植。截至2023年,核桃面积4300万亩,干果产量198万吨、综合产值588亿元,惠及2000多万农村人口,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一。核桃油产能突破10万吨,千吨以上的核桃油生产线20余条,“水代生态制取核桃油技术”等科技成果转化有力。
云南已查明的野生菌资源有882种,占全国的91%,全省所有县市区均有野生食用菌分布,有207种常见野生食用菌在市场交易,比如青头菌、干巴菌、鸡枞、松茸等。2023年云南省野生食用菌总产量超39万吨,产值超295亿元。楚雄州南华县五街镇率先实施“包山捡菌”制度,形成了“封山育林育菌七不准”等村规民约,既保护森林植被,又实现菌农增产增收。五街镇开门小组2023年菌山承包经营收入达141.9万元,全村76户403人实现人均分红3500多元。
丁鲲表示,诚挚邀请大家到云南,感受云南林草的美好,体验“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林下参是东北地区特色森林食物
林下参是东北地区最具特色的森林食物。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东友说,吉林省森林资源丰富,长白山林区作为中国三大“中药材基因库”之一,孕育了千年人参、百草之王。吉林省林下参种植有450多年历史,林下参就是人工播种后自然生长在深山密林中的人参。根据国家《药典》和相关标准的定义,播种后自然生长于深山密林达到15年以上的人参称“野山参”,是最接近野生人参功效的人参。
目前,吉林省林下参种植总面积已达到116.5万亩,年产量781.8吨,产值接近100亿元。吉林省围绕打造千亿级人参产业,已经开发出5大系列、1000多种产品,培育出了全国知名的“长白山人参”区域品牌。吉林省正围绕林下宜参林地管理、优良种子培育、人参产品研发、质量品牌打造、人参文化宣传等环节,把长白山林下参产业打造成强林富民的优势产业,真正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把历经千年的百草之王“金字招牌”越擦越亮,造福人类健康。
新疆红枣产量居全国首位
新疆枣产业具有显著的区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特色产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总经济师蔡立新介绍,红枣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种植历史。新疆红枣品质优良,深受群众喜爱,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长期以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林果业特别是红枣产业的发展,提出“干果控面提质,鲜果优化增量,延链补链提效益”的工作思路。
目前新疆林果总面积达2100万亩,总产量1400万吨,其中红枣是林果产业链建设的12个主栽树种之一,种植面积431.8万亩、产量321.5万吨。近年来,围绕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营销、产加销一体化发展,积极打造红枣全产业链,努力稳定红枣市场价格,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