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09:38:33 来源: sp20241227
中新网 北京3月22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通讯-地球与环境》最新发表一篇气候变化研究论文认为,在2035年的预计升温幅度下,全球变暖可能导致食品通胀率每年最高上升3.2%,整体通胀率每年最高上升1.2%。这项研究发现还表明,尽管高、低收入国家都会经历气候带来的通货膨胀,但全球南部国家受到的影响更大。
该论文介绍,通过对食品生产、劳动力、能源需求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全球经济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十分敏感。因此,理解天气可能如何影响通胀,有助于帮助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如何影响通胀风险和全球经济。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波茨坦大学Maximilian Kotz和欧洲中央银行Friderike Kuik及同事一起,分析了1991-2020年间121个国家的月度全国消费价格指数和气候数据,并将分析结果与物理气候模型的预测结果相结合,估算了2030-2060年间未来气候变暖对通胀的影响。
他们估计,在2035年的预计升温幅度下,全球变暖会导致食品通胀率每年上升0.9%-3.2%,整体通胀率每年上升0.3%-1.2%。本项研究还预计,这将同时影响高收入和低收入国家,但一般对全球南部国家的影响更大,特别是非洲和南美洲国家。
这项研究的预测结果表明,气温上升会让低纬度地区全年的通胀加剧,而这些影响在较高纬度地区仅会发生在夏季。此外,该研究估计2022年夏季的极端高温使欧洲的食品通胀率上升了0.67%,在2035年变暖场景下这一增幅可能会放大30%-50%。
论文作者总结指出,气候变化或会提高未来食品价格,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基于技术的适应措施或可大大限制这一全球经济风险。(完) 【编辑:孔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