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件秦封泥在穗亮相 折射大秦帝国历史脉络

发布时间:2024-11-22 23:03:23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网 广州9月29日电(记者 程景伟)“大秦印迹——秦封泥文物展”29日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正式开展,展出了200件来自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的秦封泥。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2月13日。

“大秦印迹——秦封泥文物展”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开展。南越王博物院 供图

  封泥,是玺印抑按于泥上作为封缄凭记的产物。魏晋之前,纸张虽已发明,但尚未广泛使用,往来文书通常写在简牍上,为防止泄密、备检核,人们会在成捆扎好的简牍外表系绳置泥,并在其上钤抑印章。

秦朝“都船丞印”封泥。南越王博物院 供图

  该展览分为“统一的秦国”“严谨的秦国”“艺术的秦国”三个单元,通过秦封泥中的信息,追溯背后恢弘的历史,呈现秦朝郡县制度、官吏制度,乃至书法、艺术等文化成就,带领观众触摸大秦帝国的历史脉络。

  1995年,在西安北郊汉长安城遗址相家巷村,大量的秦封泥重见天日。这批封泥的发现地——相家巷村,据专家考证曾是秦时咸阳南宫遗址,也就是秦始皇办公的地方。这批秦封泥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涵盖了各级官职、各地名,是研究秦代政治体制、职官和历史地理的实物证据。

展览现场。南越王博物院 供图

  秦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秦封泥的背后,反映了秦在统一六国中取地设郡的历史进程,这次展览展出了大量钤印“亭里郡县”的封泥,为人们勾勒出一幅清晰的秦国疆域图。比如,展览展出带有“四川”“淮阳”“砀”“蕃”“恒山”“邯郸”等地名信息的封泥,它们反映了当时的地方行政区域划分,承载着土地归属权、管理权转移的故事。其中,“雍城之印”“栎阳丞印”“咸阳亭丞”更是见证了秦“九都(邑)八迁”的历史发展脉络。

  秦的苑囿众多,功能完善,是秦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此次展览展出了一批见证秦统一前后大量修筑宫室、苑囿的封泥,如“南宫郎丞”“北宫工丞”“章台”“安台丞印”“具园”“康园”“鼎胡苑丞”“上林丞印”“杜南苑丞”等,这些封泥中出现了不少史书中未曾记载过的苑名,大大丰富了人们对秦苑囿的认识。

  秦朝历史短暂,文献资料较少,辽阔的疆域是如何实现高效运转?封泥中所反映的军事制度以及工事管理、车马管理、安全管理等制度,还原出一个治理严谨的大秦,揭示了秦朝行政管理的精细化和规范化。

  秦国军事实力强大,拥有先进的管理制度,特别体现在兵器的管理和制造上。封泥中的“武库”,即为秦军械的仓库,是专门负责管理国家兵器的机构;封泥中的“弩工室印”“铁兵工室”“铁兵工丞”反映了秦时弓弩和铁兵器的制造机构,而兵器上的“物勒工名”制度,可视作中国最早的生产责任制,保证兵器的标准化生产。而封泥中“寺车丞印”“小厩丞印”“中厩丞印”等反映出管理马的机构就有二十余种之多,展现了秦人严谨的车马管理制度。(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