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1 09:39:32 来源: sp20241121
新华社内罗毕3月31日电 特稿|面向未来,中非携手推进多领域人才合作
新华社记者
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和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国与非洲的人才合作日益深入,合作方式和领域不断丰富。从修建学校、捐赠设备,到分享先进职教经验和组织各领域培训,再到推进中非智库论坛、中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交流活动,鲁班工坊、孔子学院等众多人才合作重点项目落地,帮助非洲国家培养适应当地现代化需求的人才,为非洲大陆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非洲联盟(非盟)将2024年定为教育主题年,旨在以此推动经济社会转型、提升人民福祉,实现《2063年议程》愿景。非盟委员会经济发展、贸易、旅游、工业与矿业委员阿尔伯特·穆昌加表示,非洲同中国在相关领域合作正在推动非洲人力资源优化,促进非洲经济社会发展,期待在《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等框架下取得更多成果。
“期盼更多鲁班工坊”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鲁班工坊实训室,当地教师约纳斯·阿凯莱正熟练地操作来自中国的机电一体化平台,模拟流水线上生产过程,向学生讲解自动化设备的操作和运行原理。
阿凯莱今年39岁,他在中国深造时接触到鲁班工坊这种创新教学模式。他高度认同这种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的模式,回到埃塞后申请到鲁班工坊任教。“现在的埃塞年轻人很幸运,他们有机会来鲁班工坊学习,我期盼未来在埃塞能有更多这样的工坊。”
实训室门口,照片墙上挂满鲁班工坊毕业生在企业里操作设备的工作照。“这些照片都是企业主动发来的,他们对毕业生的表现非常满意。”埃塞鲁班工坊中方负责人江绛说,一些企业甚至主动提出把员工送到鲁班工坊学习。
自2019年非洲第一家鲁班工坊在吉布提建成并运营以来,已有10余家鲁班工坊在非洲相继落地,致力于分享中国优秀职教经验,助力当地人才建设。埃塞鲁班工坊于2021年揭牌运营。据介绍,工坊已被非盟总部确定为面向全非洲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并为世界银行的东非职教一体化项目提供培训服务,培训对象包括埃塞、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的职教人才。
鲁班工坊建设运营是近年来中非人才建设合作的缩影。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年轻的大陆,中非人才建设合作有助于非洲将人口优势转化为发展红利。
中非职业教育联盟已与坦桑尼亚、塞舌尔、卢旺达和埃塞等国开展合作,修订并开发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岗位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坦桑尼亚教育、科学和技术部副常务秘书鲁齐穆拉表示,坦中两国在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方面的合作将有助于培养新一代专业技术人员,推动坦创新、创业和可持续经济增长。
“带不走的医疗队”
1963年4月,第一批援助阿尔及利亚的13名中国医疗队队员抵达阿西部城市赛伊达,拉开了中国援非医疗的序幕。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援外医疗队和各项目组始终奋战在非洲地区病、传染病以及重大公共危机防治第一线,积极开展培训,帮助非洲改善医疗卫生状况和人才队伍建设,留下了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在东非岛国科摩罗,当地人曾饱受疟疾困扰。2007年起,中国医务工作者带来“复方青蒿素快速清除疟疾项目”,并与科摩罗抗疟中心联合开展疟疾防治和相关培训。到2017年,科摩罗实现疟疾零死亡,发病率大幅下降。
科摩罗国家疟疾防治中心实验室主任卡迈勒·赛义德·阿卜杜拉今年47岁,同中国医务工作者并肩抗击疟疾已有12年。他告诉记者,为科摩罗全民发放复方青蒿素等抗疟药品的工作既复杂又精细。“我们需要考虑服药对象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多重因素,然后对药品用量进行调整。做好这些工作,都需要中国同行给予我们专业的培训和指导。”
中国援助科摩罗疟疾防治项目组现场负责人邓长生说,仅2018年至2021年,中方就举办了365场专业技术培训,培训了4000余名参与疟疾防治的当地工作人员,帮助提升科摩罗疟疾防治人员工作能力。
坦桑尼亚桑给巴尔的奔巴岛曾是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2017年,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首批专家组进驻奔巴岛,为当地带去防治血吸虫病的“中国方案”。如今,桑给巴尔血吸虫病的发病率已从8.92%降到0.64%。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长杨坤说,实现消除目标必须依靠当地基层力量,培训有助于加强基层医院的血吸虫病检测能力,助力尽早实现血吸虫病消除目标。
桑给巴尔卫生部官员塞莱·穆罕默德说,自己经常向中方专家学习请教,努力将科学综合防治方法推广应用。
“学好中文就是机遇”
“如果不是因为学习中文并且拿到奖学金去中国留学,现在我可能还在桑给巴尔的小船上捕鱼。”32岁的坦桑尼亚人阿莎·富姆·哈米斯是位于坦桑尼亚首都的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的中文教师。
在从事中文教学的3年里,哈米斯见证了这个东非国家的“中文热”。“中文已成为国际语言,学好中文就能为年轻人带来机遇。”哈米斯说,在她教过的300多名学生中,许多人在当地中国企业找到了体面的工作,还有一些人选择从事中文教学工作。
如今,越来越多的坦桑尼亚学生在学习中文后前往中国留学,攻读工程技术、医学等专业,为未来就业打下基础。达累斯萨拉姆大学语言研究专业的学生哈米达·塞夫·阿拉维告诉记者,前往中国留学“是我人生的‘高光时刻’”。
为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非洲各国孔子学院将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融合,推出“中文+”项目,培养适应当地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在西非国家塞内加尔,达喀尔大学孔子学院与中国援塞农业技术专家组共同推出“中文+农业技术培训”项目,农技专家来到孔子学院农业科技园授课并指导实践。
“我不仅学会了中国的蔬菜种植技术,也提高了中文,这对我未来职业发展有很大帮助。”参加项目的学生穆萨·迪奥内说。
坦桑尼亚国民议会副议长尊古说,孔子学院在促进坦中文化交流、加强人文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帮助当地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推动农业、旅游等领域发展。(参与记者:周楚昀、闫然、华洪立、凌馨、王冠森、刘方强、王子正、曾涛、李亚辉)
(责编:曹欣悦、贾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