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人一生中会患这种病 “动起来”就可有效降低风险

发布时间:2025-01-01 10:39:26 来源: sp20250101

  四成人一生中会患这种病 “动起来”就可有效降低风险

  预防卒中 多多运动

  很多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本身就可以有效降低卒中风险,还能帮助控制体重、血压、血糖等卒中重要危险因素;另一方面,发生卒中后,体育运动、康复训练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还可以改善他们的情绪、睡眠和社交能力。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郝黎、张蓝溪、张斌、张诚斌

  今天是第19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体医融合,战胜卒中”。

  30多岁的广东云浮小伙子为赶工作任务连续数天不休息,身体不适还以为患感冒,意识不清后送院才证实“中风”了;50多岁的阿叔为维持工厂运营也很拼,突发头痛后证实是静脉窦血栓这一特殊类型的卒中发病。接诊他们的神经科专家何池忠指出,很多人以为卒中是“老年病”,其实被公认“五高”的卒中很常见且“伤害值”高,青年人患卒中并不少见,从我做起,主动预防,避免卒中的发生,才是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作出的重要贡献。

  卒中多常见?

  四成人一生中会发生卒中

  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编制的2024年世界卒中日宣传要点指出,卒中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及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

  卒中有多常见?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医师何池忠接受记者采访时援引世界流行病学数据指出,全世界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一生当中会患卒中,而中国更高,每5个人中就有2个人一生当中会患上卒中,比例达四成。世界上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因卒中而致残。

  卒中的可怕之处在于发病急,进展迅速,直击脑循环。何池忠介绍,俗称“中风”的脑卒中,主要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约占80%,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后者脑供血动脉破裂,血液进入脑内和脑组织间隙中,导致脑细胞得不到正常氧气、营养供应而死亡。因此,正如群众所知,中风后患者会出现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严重者导致死亡。

  “它来势汹汹,危害极大,75%患者丧失劳动能力,40%患者严重残疾。”何池忠说,因此卒中被称为威胁健康生活的“头号杀手”。

  医疗服务+体育运动

  卒中防治“双重保障”

  “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用在卒中救治上非常贴切,缺血性卒中救治核心在于通过药物溶栓、手术取栓,尽快再通血管,恢复血流,4.5小时内溶栓,6小时内取栓,患者明显恢复得更好。在我国,有众多的卒中中心,在广州还出炉了卒中急救地图,设置的卒中绿色通道,患者的检查、治疗都是优先的,并实行先救治后付费。

  不过,在擅长急诊卒中救治的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主治医师马腾云看来,完善的救治、康复体系所提供的医疗服务,需要与体育锻炼融合一体,才能提供卒中防治“双重保障”。

  世界卒中组织最新指出,90%的卒中是可以避免发生的,今年“世界卒中日”中国卒中学会将主题确定为“体医融合,战胜卒中”,紧密贴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等理念,倡导以体育运动与医疗服务相结合的方式,降低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通过体育运动的力量来预防和战胜卒中。

  马腾云介绍,很多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本身就可以有效降低卒中风险,还能帮助控制体重、血压、血糖等卒中重要危险因素;另一方面,发生卒中后,体育运动、康复训练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还可以改善他们的情绪、睡眠和社交能力。

  运动如何预防卒中?

  “体育运动就像是一剂强效‘良药’,显著改善血管健康。”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主治医师张斌表示,通过有效控制四大方面的危险因素,全面降低卒中风险,相当于体育运动为身体筑起一面预防卒中的“保护盾”。

  1.改善血管健康。运动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从而减轻心脏负担。规律的运动能增强血管弹性,让血管更加柔韧灵活,血液流动更加顺畅,降低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2.多方面降低卒中风险。运动能有效燃烧脂肪,降低体重指数(BMI),控制体重,从而减少肥胖带来的卒中风险。运动还能调节血脂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提升“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减少卒中风险。运动还能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平稳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相关的卒中风险。

  3.强健心脏,提高心功能。运动能够强化心肌,增强心肌力量,提高心脏泵血能力,保证全身血液供应充足。规律的运动可以帮助维持心律稳定,减少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带来的卒中风险。

  4.缓解压力,保护身心。运动有助于释放压力、改善情绪,帮助保持积极的心态,从而减少因压力引发的高血压和焦虑等问题,降低卒中风险。

  给三大人群的科学运动建议

  世界卒中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者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可有效降低卒中风险。不过,何池忠建议,科学运动应区分不同年龄阶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并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原则,避免过度运动引发损伤。

  1.健康成年人:建议优先选择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健身操、球类运动等有氧运动,这些运动能够提升心肺功能;可配合俯卧撑、引体向上、举哑铃等抗阻训练,可有效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还可加入拉伸运动、瑜伽等柔韧性训练,有助于提高身体柔韧性和灵活性。

  2.老年人:安全是运动的前提,建议选择散步、太极拳、广场舞和慢速游泳等方式运动,避免过度爬山、篮球赛等高强度或可能引发跌倒的运动。特别要提醒的是,老人要重视力量训练,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肌肉流失加快,通过弹力带训练、轻重量哑铃等轻度力量训练,能够帮助维持肌肉力量和骨骼健康,预防跌倒。

  3.儿童和青少年:建议运动以趣味性为主,提高其参与运动的积极性。特别鼓励在户外、在阳光下进行运动,避免久坐,促进骨骼健康,有助于钙质吸收和身体发育。

  何池忠指出,还有一类人群——卒中后患者也需要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对恢复生活质量非常重要,“约2/3的卒中患者会出现各种后遗症,卒中后康复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发病后3个月以内,在生命体征稳定和病情无进展情况下,卒中患者应尽早开展康复治疗,如果超过1年再进行康复治疗,各种功能恢复的效果将有所降低。”

  这些康复训练包括:步行训练、肢体协调训练、手部精细动作训练等运动功能训练,发音、词汇记忆等语言训练,通过游戏或做任务来刺激大脑的认知训练,穿衣、吃饭、洗漱等日常自理能力训练等,需要在专业康复治疗师指导下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训练导致二次伤害。

  除了运动还要做好这些

  1.定期进行卒中危险因素的自我筛查,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饮酒、超重与肥胖、不健康生活习惯,和其他可能导致卒中的疾病等。

  2.控制好血压。35岁以上应每年至少测量血压1次,高血压患者应每月至少测量1次,高血压患者还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3.控制好血糖。无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建议在年龄≥40岁时开始筛查,有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监测血糖。

  4.控制好血脂。血脂升高一般没有症状和异常体征,必须通过血脂检查才能及时发现,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缺血性卒中的高危人群,应该每3~6个月就要测定1次血脂。

  5.戒烟。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所有人都应该主动拒绝吸烟,并避免二手烟危害。

  6.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者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有利于控制血压、减少卒中风险。

  7.健康饮食。每天饮食种类应多样化,使能量和营养的摄入趋于合理,每日食盐不超过5g,少油饮食,控制胆固醇、碳水化合物摄入,避免饮酒。

  8.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心梗、房颤、外周动脉疾病等。以上疾病人群的卒中发病风险明显高于常人,应定期体检复查,接受专科医生治疗,遵医嘱药物治疗。(广州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