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20:29:40 来源: sp20241205
“五一”临近,调休又进舆论风暴眼。
每逢大小“长假”,调休都是躲不过的热搜话题。在此之前,清明假期后要连上六天班,“五一”假期前后都要调休上班,让网友纷纷感慨:调休凭一己之力让4月调成了单休。
和调休形成鲜明的对比,#端午节放3天不调休#冲上了热搜。调休制度从2008年开始实施,一直持续至今,舆论风暴并非现在才有。
#调休为什么招人烦##放假能不能不调休#这些周期性的话题从未远离,集中指向了应不应该为凑假而频繁地将周末调为工作日。调休挤占周末时间,为了“调休”拆东墙补西墙让打工人“伤不起”。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发生变化,各行各业不同岗位工作强度节奏今非昔比,节日假期常常和拉动经济促进文旅消费挂钩。
围绕调休的各种声音,直接反映了劳动者的心理预期,以及用人单位特点、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相关行业可持续发展等方方面面。
公众对于节假日有了更多元要求,包括休闲、出行体验感获得提升,这种需求也给消费休闲场景的升级带来了机会。
社会上众说纷纭,传递出群众的新需求新动向,值得聆听。
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声音也被“听见”,寻找调休更优解的尝试正在进行中。
去年10月,全国假日办发布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调查问卷,又提出相应调休方案,并向全社会广泛征集意见。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科技渐渐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边界,劳动者看待调休不仅在意“调”更在意“休”。
与此同时,带薪休假、日常加班福利等落实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众对于调休的在意程度。
没有哪项具体的政策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调休寻找更优解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调休政策事关亿万人福祉和切身利益,更是如此。
公共政策的制定调整向来需要反复调研、科学规划,还需要系统安排、综合考量,社会各界集思广益、形成共识,才能找到满足各方诉求的最大公约数。
假期每每临近,如何优化假期安排,使我国法定节假日调休安排更加科学合理,平衡广大人民群众假期获得感成了绕不开的答卷。
而形成更合理的休息休假制度,研判法定节假日数量是否增加,带薪休假制度何以有效落实,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用人成本与企业接受度适配,让行业、企业拥有更多自主权,灵活调整工作安排等都应纳入其中。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