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汉学家武夷山下“论道”

发布时间:2024-11-30 14:00:28 来源: sp20241130

   中新社 武夷山10月28日电 题:多国汉学家武夷山下“论道”

  作者 曾玥 叶秋云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下,第二届世界汉学家大会27日开幕。

  本届大会以“读懂中华文明,携手促进世界现代化”为主题,来自60个国家的政要、汉学家、专家学者、非政府组织代表等200余人聚首“论道”。

  品茶之道

  置身“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北马其顿汉学家、北马其顿科学与艺术学院汉学知识中心教席学者冯海城接过一杯茶,轻抿一口,余味悠长。

  武夷山市是中国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是“万里茶道”的起点,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碾茶、点茶、品茶……大会期间,包括宋代点茶在内的一系列文化体验活动同期举办。首次到访武夷山的哈萨克斯坦汉学家、“阿里·法拉比”哈萨克国立大学东方学系教授法蒂玛在观摩茶艺表演后,与各国汉学家品茗交谈。她说,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此行她学习了中国茶的冲、泡、饮技术,一睹中国茶文化的风采。

  “人在草木间”,蕴含着中国古人造字时对“茶”的理解。冰岛汉学家、冰岛前驻华公使衔参赞拉戈纳尔·鲍德松以此为例指出,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理念,“是中国向世界传递‘和谐’理念的典型例证”。

10月27日,第二届世界汉学家大会在福建南平开幕,一系列文化体验活动同期举办。图为与会嘉宾观摩体验宋代点茶。 中新社 记者 张斌 摄

  治学之道

  “坐在房间里看着窗外的武夷山,我会想象朱熹先生那个年代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样子,跟我现在看到的是不是一样。”墨西哥汉学家、墨西哥学院亚非研究中心教授莉莉亚娜·阿索夫斯卡感慨于武夷山诗意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朱熹是南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被后人尊称为“朱子”。武夷山所在的南平市,是朱子理学萌芽、发展和集大成之地。

  在莉莉亚娜看来,朱熹是儒学的集大成者,既继承并发扬了前人思想,又批判性地吸收各派文化中的合理因素,当今的多元文化交流能从中找到智慧启迪。

  “汉学家能够成为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之间的一座桥梁。”与中国结缘近20年间,斯洛文尼亚汉学家、斯洛文尼亚“缘汉学会”秘书长司马文斐对汉学家身份的认知日渐清晰。

  他认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汉学家应该勇于分享观点,讲述中国快速和平发展的故事。“重要的是还原真实的中国,用自己亲身的经历去佐证这些故事。”

  这与格鲁吉亚第比利斯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玛琳娜的观点不谋而合——“让世界了解文化之根,才能解读当今中国”。

  交往之道

  “当今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合作和相互理解。”丹麦汉学家、丹麦前驻上海总领事曹伯义以音律为喻谈“和而不同”的交往之道。

  “和谐就像和弦。没有独特、个性的音符和音调,就不会产生和弦。”曹伯义指出,多样性和包容性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保持独特性并尊重多样性是实现和谐共存的基石。

  “正如生物多样性使得大自然可持续发展一样,文化多样性孕育灵感、复兴和文明的延续。”曹伯义说。

10月27日,第二届世界汉学家大会在福建南平开幕,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左一)、丹麦汉学家曹伯义(左二)同与会汉学家交流。 中新社 记者 张斌 摄

  “今天全球的语言、文化、文明是如此多样。正是通过这种多样性,人类文明在相互交流中才更加焕发活力、丰富多彩。”对外经贸大学伊拉克籍专家阿巴斯认为,中华文明与世界多元文明的互学互鉴,无疑将在世界各国人民之间建立起更牢固的友谊纽带。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阿巴斯进一步表示,多国汉学家相聚一堂交流学习,“彰显了多元姿态和慷慨之范,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个道理。”(完)

【编辑:李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