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9 23:10:57 来源: sp20241229
中新网 杭州12月27日电(邵燕飞 周健)在浙江,以杭州临安清凉峰镇为起点、温州苍南大渔镇为终点的直线,被称为“清大线”。线的东北侧,水纵横、田肥美,膏腴之地民富足;线的西南侧,山绵延、地稀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而这种差距,浙江把它总结为“山海”差距。
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浙江该如何跨越“清大线”,念好“山海经”?
2003年,浙江省委全面启动的“八八战略”中,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山海资源优势,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20年来,浙江实施“山海协作工程”,“飞地”经济、产业促富、自身造血……一项项创新之举让“山”与“海”开始呼应,铺就并延伸“山海携手奔共富”的新路径。
向海借力 “偏远”经济更开放
衢州常山的胡柚、双柚汁走进结对地区杭州拱墅,不少市民游客购买后还加了商家联系方式,打算回购;丽水景宁与结对县市绍兴上虞、台州温岭的不少企业达成合作,高山冷水茭白等“景宁600”系列蔬菜、水果不断扩大市场……
市民游客品尝来自衢州常山的NFC胡柚复合果汁。 陈倩 供图2003年,浙江成立“山海协作工程”领导小组,明确杭州、宁波、温州等发达地区与衢州、丽水、舟山等欠发达地区的65个县(市、区)结成对口协作关系。自此,“山海协作”的春风频频吹开“山门”,源源不断的“山里货”顺势飞入大都市,打响知名度。
事实上,产品助卖只是山海协作工程中的一项基础内容,多年来的发展,协作已延伸至资源、项目、平台……其中要属打造“飞地”平台最具代表性。
“飞地”,是指在行政上互不隶属的两个及以上地区,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在特定区域合作建设开发各种产业园区。地处浙南山区,丽水的各县(市、区)为摆脱要素供给“先天不足”的劣势,与对口协作地区共建山海协作“飞地”39块。眼下,作为浙江省内目前投资最大、体量最大的山海协作“科创飞地”项目,莲都大厦正在金华义乌加速建设中。
“研发、销售在义乌,生产制造在丽水莲都区。”莲都大厦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入驻莲都大厦的企业不仅可以享受两地税收、金融、人才等福利,还可叠加自贸试验区和山海协作“飞地”特殊政策。据悉,该大厦已成功招引36家高质量企业,可售部分已全部售罄,累计销售额超8亿元。
当前,在“山海协作工程”战略的持续推动下,浙江探索出产业、科创、消薄三大主要“飞地”模式。“飞地”经济为浙江经济薄弱地区输送了源头活水,成为该省区域均衡发展的有力抓手。
产业促富 自身“造血”有底气
山区、海岛奔富,产业自强是关键。
2022年,《浙江省产业链山海协作行动计划》正式发布,在其指引下,浙江各地探索形成龙头(链主)企业带动、园区建设拉动等产业链山海协作八大创新方式,实现山区26县产业帮扶从“输血”到“造血”的提升,产业提升从单个企业到产业链延伸,产业合作从帮建产业园到精准结对促成产业链协同发展。
譬如,温州乐清与丽水景宁在产业上具有较好的互补性和协作性,近年来通过产业链协作共建、产业合作园建设、数字化赋能,探索产业促共富的“乐景模式”。乐清市经信局党委书记、局长方建永介绍道,立足丽景民族工业园、景宁经济开发区两大合作园区产业现状,乐清有序引导在乐优质企业向丽景民族工业园投资建厂,同时,在景宁高标准建设30亩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
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10月底,浙江山区26县共有重点培育企业数112家,重点项目58个,涉及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纺织服装、家居、装备等领域,累计完成投资额78.8亿元。
与此同时,随着人才引进、乡贤回归、技术支持等“问海借力”举措接踵而至,餐饮民宿、种植观光、电商直播等“接地气”的产业在偏远乡村扎根生长。当它们的共富触角延伸至一门一户,乡村振兴便势如破竹。
村民在数字订制茶园种植茶树。 吴素思 供图丽水庆元数字订制茶园就是一次有效实践。该茶园基于宁波海曙对口协作丽水庆元的背景,在宁波市庆元乡贤的牵线搭桥下建设而成。截至目前,茶园已完成一期建设200亩,农户土地租金收益12万余元,带动62户153名农民就业,增收82.5万元。
协同发展 东西共叙“山海情”
山有所呼,海有所应。20年来,浙江跳出浙江,把“山海协作”的核心理念延伸到参与和服务东西部协作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中。
走进新疆阿克苏柯坪县羊产业园区,只见整齐划一的标准化养殖棚里,膘肥体壮的湖羊正在争相食用饲草料。听着羊群不时咩叫,园区养殖户塔里甫·吐尔逊高兴地说,“湖羊肥硕适应性强、产子率高,随着羊场规模不断扩大,大伙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柯坪县羊产业园区。 赵勤学 供图这幅美丽的景象,离不开湖州吴兴的统战力量。据悉,塔里甫·吐尔逊的羊来自吴兴区乡贤联谊会成员张洪江的养殖场。为了帮助柯坪民众精细养羊,张洪江还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赴疆,为当地牧民讲解湖羊生物学特性,以及饲喂方法、配种繁殖等知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金华永康,当地政府于2021年提出“东迁西归”,其以职业教育为平台,通过东部职业院校与中西部职业院校组建联合体的方式,让中西部职教学生通过“2+1”等模式到东部地区学习技能。在东部工作若干年后,他们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管理经验及资金时,政府鼓励他们回归家乡,带动当地乡亲致富,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经过3年实践,“东迁西归”得到5省10地党委政府及职业院校的响应支持,在联合破解东部地区“技工荒”、中西部地区“就业难”等问题的探索实践中,取得阶段性成果。
从浙江到全国,“山海协作”的力量源源不绝转化为发展能量,拉近“山”与“海”的距离,填补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沟壑。未来,山海协奏的美妙乐章将继续演绎,协同发展的时代画卷将不断谱写。(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