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1 00:42:40 来源: sp20250111
1月1日,“爱达·魔都号”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迎接首批乘船旅客。 龙 巍摄(人民图片)
均为“爱达·魔都号”船舱内外部情况。 新华社记者 丁 汀摄
1月1日,“爱达·魔都号”从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开启商业首航。 王 初摄(人民图片)
对于中国邮轮产业来说,这是历史性的一幕。
1月7日上午,身系“敦煌飞天彩带”的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安全靠泊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首航游客井然有序地下船。至此,这艘中国制造的大型邮轮顺利完成商业首航。从此,中国人可以乘坐国产的大型邮轮出海旅行,度过美好时光。
中国邮轮产业翻开崭新一页
“爱达·魔都号”首航期间,70岁的钟女士在船上过了生日。
那一天,她是这样度过的——上午在爱达广场拍集体照,中午在宫廷餐厅吃生日蛋糕,下午去唱卡拉OK,晚上再去大都会剧院看戏。尽管生日是年龄的印记,但她却形容,“在船上感觉像年轻了二十岁。”
国产大型邮轮首航,参与者也有着格外兴奋的心情。
首航始于1月1日16时45分。伴随着“爱达·魔都号”启航,3000余名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乘客踏上了7天6晚前往韩国济州与日本福冈、长崎等地的旅程,航程达1119海里。1月2日中午,“爱达·魔都号”平稳地停泊于此次航行的第一个目的港——韩国济州岛西归浦江亭港;1月4日中午,“爱达·魔都号”抵达日本长崎港;1月5日上午,停靠日本福冈港。
“爱达·魔都号”所停靠之地,韩国济州和日本长崎、福冈都对其首航给予了特殊礼遇——从醒目的欢迎横幅到欢快的迎宾场面,从特别的烟花秀到隆重的欢送仪式,处处可见重视程度。这艘邮轮的到来,也引起了当地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竞相采访报道、纷纷打卡留念。
在业内人士看来,“爱达·魔都号”首航顺利完成,意味着中国邮轮产业又翻开了崭新一页。
“爱达·魔都号”全长323.6米,总吨位13.55万吨,拥有2125间客房和套房,满载可容纳5246名宾客。船上有中国最大的海上免税店,还有26间各具特色的餐厅及酒吧,共有超过400道中西经典和创新融合菜肴。
下船后,游客张先生依然十分兴奋。“住得好、玩得也好、吃得也好,我们感到很提气。游乐活动我都参加了,在船上、船顶、船头、船尾都拍了照。时间很快,一眨眼就过去了!”
游客陈女士印象最深的是,所有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都很好。“遇到老人他们都很帮忙,每次下船的时候,我们家老人都是服务员帮忙抬下去的。”
近代邮轮业起源于欧美,盛行于休闲度假主导的旅游时代,如今已经有着相当成熟的操作流程。毋庸置疑,对于邮轮行业来说,中国还是个全新玩家。
作为一名旅游行业从业者,春秋国旅副总经理周卫红也全程参加了首航。她评价:“我觉得‘爱达·魔都号’作为商业首航,它还是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我们消费者应该是阅卷老师,我觉得应该能够打到90分。”
当然,也并不全是优点。周卫红表示,她观察发现,邮轮上个别员工的服务操作有些不够流畅,需要互相询问、提醒。但作为弥补的是,邮轮的航行准时又安全,工作人员一遍遍地询问“还需要什么服务”等,让她倍感温暖。
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副主任邱羚参加了“爱达·魔都号”的试航,她坦言,虽然工作人员很热情,但细节上仍有不少值得完善的地方,比如有些流程还不够熟练,需要时间打磨等。
爱达邮轮运营团队汇集了国内外有丰富经验的邮轮人才,例如船长和酒店总监等都是拥有几十年邮轮经验的“老兵”,船长潘尼克出生于瑞典一个航海世家,有着丰富的执航经验。此外,岸上的很多管理人员都是常年从事邮轮行业的专业人才。
倾力打造“一船好戏”
首航中,3000多名游客和近1300名船员、工作人员,共同造就了“一船好戏”。
在为期一周的航程中,如何保障好游客在船上的服务体验,是邮轮运营管理团队的一大考验。这个问题,由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船员、工作人员来回答。
既然叫“爱达·魔都号”,自然少不了“摩登”“魔幻”“魔力”等诸多元素。邮轮设计上融汇多元巧思和创新理念,既诠释邮轮之都的时尚潮流,又展现经典文化的创新魅力,还带来东西方文旅要素的跨界融合,运营方通过“一船好戏”,多维度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邮轮品质假期。
邮轮娱乐总监罗炎炎是一名中国籍管理人员,她于2023年8月加入运营方爱达邮轮的团队,随后就和团队成员一起打造融入中国元素的“一船好戏”。
“我之前在意大利邮轮上有15年的行业经验,国际邮轮有一套成熟的船上娱乐活动体系,但中国元素较少。‘爱达·魔都号’既然是国产大邮轮,就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除了传统的国际邮轮娱乐活动外,还要有一些体现中华文化的活动。”罗炎炎说。
既然没有先例,便需要一点点开展创意工作。罗炎炎举例说,针对老人这类客群,推出晨间漫步、八段锦教学等活动;针对家庭,设计了以国产动画为主题的儿童乐园,推出一系列儿童课程等;他们还设计了一个特色海上集市,工作人员会穿上中国古时候不同朝代的衣服出现在集市上。
船上娱乐活动的策划安排,十分丰富多彩。新年欢迎派对、近景魔术快闪、中国民乐大赏、今夜百乐门、中国舞欣赏、缤纷爱达派对、月下广场舞、东游奇遇派对、古典音乐会等项目每天出新。
几乎每天的安排都不一样。从早上8时到晚上12时,邮轮上各类特色活动不断,中间穿插表演、秀场、音乐、舞蹈等,努力让旅客可以在船上充实度过每一天。1月6日,也就是这次首航的最后一晚,船上特别策划呈现了一台《魔都Magic City》歌舞秀,台上台下热情互动,现场气氛异常热烈。
“舌尖上的邮轮”,更是需要匠心。“爱达·魔都号”上共有26个餐厅和酒吧,其中既有自助餐厅,也有可供游客们自助选择的火锅、铁板烧、东南亚菜等餐厅。在“波罗的海餐厅”“宫廷餐厅”“奇迹花园自助餐厅”三个主餐厅,不同用餐时间会提供自助和套餐等不同餐食。此外,考虑到老年人的饮食习惯,运营团队在午餐和晚餐自助中增加了粥类。
靠岸后的安排也丰富多彩。
邮轮靠岸时,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运营团队特别制定了多条游览线路供选择,既有乐心、人文、民俗和游园之旅,也有自然、风情、漫游和休闲经典,更有自组团和自由行等线路安排。
当每天陆上旅游完毕游客回船过程中,船上娱乐团队在船下会特别演唱《相亲相爱》歌曲,以载歌载舞的形式,热情迎接他们“回家”,并提供热红茶和咖啡,让游客在暖洋洋的场景中忘却旅途的疲劳。
“我们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把我们已经确定的这些流程稳定下来,然后不断地根据乘客的反映来提升。”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爱达邮轮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国兵表示,“我们非常有信心,未来一定会为中国乘客提供满意、精彩的海上旅程。”
国产大型邮轮一路走来
大型邮轮被称为工业领域的集大成者,是高度系统化、集成化的巨系统工程,浓缩现代工业与文化艺术的结晶,是国家制造业、科技水平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被誉为中国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最后一颗明珠”。“爱达·魔都号”的命名交付填补了这一空白,实现了我国在大型邮轮建造领域零的突破。
过程殊为不易。
推进大型邮轮设计建造是中国船舶集团强化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为实施和推进这项工程,2018年,中国船舶集团调整组建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发展邮轮产业的总体责任单位。
爱达邮轮,正是中船邮轮旗下的自主运营服务品牌。自成立伊始,爱达邮轮便致力于打造具有全运营能力的中国邮轮旗舰企业,构建中国邮轮的生态体系,推动中国邮轮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造邮轮产业“中国标杆”。
邮轮设计常常被誉为“高精尖”和“巨系统”工程。“高精尖”,意味着诸多涉及安全返港、重量重心控制、减振降噪等关键核心技术的需要研究、破解和攻克;“巨系统”,则体现在邮轮的上千万个零部件,且要从邮轮的工业属性、艺术属性、人因工程等全方位思考和介入。不仅如此,邮轮设计还具有高度定制化的特性,涉及船东、船级社、设计建造等多方单位,是邮轮产业生态体系的重要一环。
“爱达·魔都号”从立项到首航,是多方努力的结果。
邮轮产业向来被誉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影响力大、覆盖面广、国际化程度高。据统计,共有国内外1000多家厂商参与了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工程,孵化和培育了邮轮研发设计、总装建造、核心配套等一批重点企业,牵引带动了制造、建筑、能源、交通运输等上下游产业发展。
尤其是,在中国船舶集团的统筹指挥下,中船邮轮与外高桥造船分工协作,在设计与建造两端齐齐发力,全力以赴推进邮轮工程,勇担历史使命、克服种种挑战,实现了中国船舶工业的代际跨越,迈向造船强国的历史新纪元。
短短5年时间里,中船邮轮研发设计团队、外高桥造船研发设计团队与多方单位携手合作,逐渐完成了设计建造标准的本土化转化,发布了777项工艺、设计标准和143份作业标准书。特别是推出了8万总吨和15万总吨邮轮的概念设计,基本形成自主研发创新体系。
而作为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的运营母港,上海宝山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于2011年正式开港,曾创下了3年登顶亚洲第一,5年跃居全球第四大邮轮母港的纪录。“爱达·魔都号”与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的强强联合,带动着本土邮轮配套产业链建设和发展,加快推进着邮轮旅游制度创新、对外合作、港口联动、邮轮全产业链等战略目标的进一步深化。
多年努力,既见成果,也得到了认可。2023年11月3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名单,中船邮轮成功入选并被现场授予“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奖牌。
如今的中国,已经是全球唯一一个目前同时建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大型邮轮的国家。
成为国家全新名片
“这艘船本身就是一位‘大使’,把我们的文化带出去,把我们的成就带出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对“爱达·魔都号”评价说,“这是中国现代科技的一颗明珠。”
2023年11月4日,“爱达·魔都号”在上海举行盛大的命名交付仪式。樊锦诗受邀担任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的启航大使,为“爱达·魔都号”正式命名,并启动掷瓶礼,祝福邮轮平安顺利。就此,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有能力建造大型邮轮的国家。
邮轮不仅是现代科技集大成的产物,更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文化之船”。敦煌文化,也为“爱达·魔都号”首航增色不少。
先是外形涂装。远远望去,敦煌飞天彩带在蓝天大海中格外鲜艳,给人无尽想象。首航时,讲解员耐心地向乘客解释,“(有学者认为)飘带是中国艺术的最高水平体现,就在于其实画的不是飘带,而是风,但是风是看不到的。所以我们也把这个飘带,作为了我们‘爱达·魔都号’船体的涂装……”
再看船舱内。首航期间,爱达邮轮与敦煌研究院联合推出《念念敦煌》数字壁画艺术展。艺术展精选了16幅敦煌壁画,以数字复制品的艺术形式呈现在邮轮上。敦煌研究院还派出专家,主讲了四场敦煌系列专题讲座,包括“文化瑰宝 敦煌石窟”“敦煌石窟艺术”“念念敦煌:数字敦煌走进爱达邮轮艺术导览”“从敦煌石窟管窥古代衣冠服饰”等,在船上,讲座出现了一座难求的情形。
海上文旅融合的做法,让很多客人体会到了古丝绸之路的魅力。
“丝绸之路真正的开通,就在于张骞出使西域。当年,张骞告别了汉武帝,一路往西域去探索……每次站在这个壁画前的时候,我都觉得非常感动。”讲解员动情地说。
樊锦诗说,首航时大家能看到敦煌的艺术、敦煌的文化,敦煌研究院很高兴为此做了贡献。“随着邮轮出去周游列国,我想不同的文化也会在里面展示,不管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实际上就是一种交流、交融,一种文化的传播。”
丝绸之路元素,其实处处可见。
船上的讲解别具匠心。“大家看到邮轮五层餐厅里,有各种各样的调料,其中,很多是张骞西域‘凿空之旅’后带回来的种子,从那之后它们才为中国人所种植。”“很多经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水果、花卉、蔬菜等,其实都能在我们十层自助餐厅里面,找到它们对应的元素。”……
爱达邮轮业务总监国佳介绍,敦煌系列专题讲座是“爱达·魔都号”传统文化研学系列产品的首发,后续爱达邮轮还将持续推进与敦煌研究院等国内知名研究所、博物馆的合作,在之后的航次中,将邀请更多专家学者来到邮轮上举办讲坛和文化交流活动,给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们带来别具东方韵味的邮轮文化体验。
“爱达·魔都号”的设计,最鲜明的特色是融合了东西方美学和文化,有许多设计和活动是为中国乘客量身打造的。
随着首航结束,“爱达·魔都号”将开启常态化运营。据了解,今年“爱达·魔都号”计划开展80余个上海母港运营航次,平均每个月6—7个航次。
杨国兵告诉记者,未来,爱达·魔都号将部署中国至东南亚国家的邮轮航线,为宾客提供长、中、短相结合的多样旅行度假选择,并适时推出海上丝绸之路邮轮航线,成为航行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名片。
展望未来,邮轮旅游是创造现象级消费新场景、释放消费动力提振内需的有力抓手。中国是世界第二大邮轮旅游客源国,预计至2030年,邮轮旅客人数达到约450万人,邮轮运营的直接经济贡献达到约750亿元以上。
杨国兵表示,中船邮轮将持续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大方向,以自主创新为驱动,为持续打造大型邮轮设计“中国名片”做出更大贡献。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