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到板房 生活更便利

发布时间:2024-11-23 06:48:52 来源: sp20241123

“来,来,吃碗浆水面!”

12月26日中午,记者来到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镇梅坡村安置点,昨天刚搬进板房的村民张正香正在炉子上煮面。这是她从帐篷搬到板房后,做的第一顿饭。

“之前住帐篷,不能做饭,吃的主要是爱心餐和泡面。现在住板房,自己可以生火做饭,更便利了。”张正香笑着对记者说。

从张正香家出来,记者看到,一排排箱式板房整整齐齐,很是壮观。板房内,床、火炉是标配,电灯和插座都是安装好的。每间板房18平方米,有的还设有隔间。板房壁厚7.5厘米,采用阻燃材料,兼具防风保暖抗震性能。

板房外的空地上,小朋友三五成群,打羽毛球、跳绳、骑车,玩得不亦乐乎。沿着板房走一圈,可以看到水电气保供站、物资储备分发站、心理疏导室、困难诉求反映受理室、卫生室……

“这里还有免费WiFi,村民上网不用愁。”一位电信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作为梅坡村安置点板房的建设方,中铁二十一局积石山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石龙海向记者介绍,他们早在22号便捐助搭建了500间彩钢板房,后来又承担了新增2194间板房搭建任务,先后共在积石山县5个自然村25个救灾安置点搭建彩钢板房。目前,他们已投入搭建安置点厕所、水房、学校等配套设施的紧张施工中。

离开梅坡村,记者来到积石山县刘集乡陶家村安置点。还没跨入板房区,袅袅炊烟便映入眼帘。记者了解到,陶家村安置点的板房建设较早,边建设边搬迁,目前板房入住率达到90%左右。

村民陶希云早在22日便搬进了板房。“我老婆是孕妇,所以我们家是第一批搬迁到板房的。”他告诉记者。

记者在陶家村安置点看到,每个板房内都安装了4张床铺和1个火炉、2组照明灯具。有的村民还从家里搬来了餐桌、厨具、冰箱等,让板房里显得更温馨。

“和帐篷相比,装配式活动板房具有防火、防震、稳定、保暖、卫生、采光性好等特性,尤其是墙板采用保温岩棉材料,墙体厚度约10厘米,防火、保温效果好。”参与该安置点建设的甘肃建投七建直属公司经理蒋万涛告诉记者,群众入住后,他们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增加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点、公共卫生间数量,公共区域铺设红砖地面,保证受灾群众生活安全和便利。同时,配有维修人员,对受灾群众居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做好维修配合工作。

离陶家村不远,刘集乡团结村安置点已铺上了干净整洁的地砖。板房外,几位老人正坐在一起闲聊和晒太阳。一旁的食品库房内,米、面、油、蔬菜堆成小山。库房里还生着炉子,防止食物被冻坏。

记者到来时,安置点正在发放蔬菜。“不够的话,随时过来拿。”一名工作人员喊道。

从库房往前走,一间正在建设的图书室让人惊喜。工作人员表示:“我们不仅要让受灾群众住得暖、吃得饱,还要让他们特别是孩子们有精神食粮。”

从帐篷到板房,建设和搬迁的行动,正在积石山县各个安置点紧锣密鼓地进行。

12月27日,甘肃省召开受灾群众固定性过渡安置房建设第三次专题推进会提出,要加强前瞻性思考,对长时间集中安置可能产生的用电、用水、用网、如厕和治安管理、消防安全、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等问题,要早着眼、早着手,配齐配足相关设施,留够容量。要在抓紧固定性过渡安置房建设的同时,把活动板房教室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同步实施、同步建成,确保灾区学生及时返校复课。要妥善处置好群众返家居住或搬入活动板房后的空置帐篷,统一组织回收、及时造册入库,最大限度地节约国家财产和救灾物资。

(本报前方报道组 前方报道组成员:陈海波、章正、刘宇航、宋喜群、王冰雅)

(责编:薄晨棣、梁秋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