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9 02:03:56 来源: sp20241119
“不要‘脱钩断链’ 要共同发展”
——访欧洲议会前议员扬·扎拉迪尔
扬·扎拉迪尔是欧洲议会资深议员、欧中友好小组前主席,曾任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第一副主席。之所以说他“资深”,是因为自捷克2004年加入欧盟以来,他已经担任了20年欧洲议会议员并在多个委员会担任重要职务,他从政经验丰富,见证了欧盟特别是欧洲议会20年来的发展变化。
近日,记者采访了扎拉迪尔,今年6月刚刚退休的他讲述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以及担任欧洲议会议员的所见所思所感,希望在退休后继续为欧洲和平稳定、欧中关系行稳致远发挥作用。
“欧洲正处在转型变革期”
今年是捷克等9个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20周年。20年过去了,刚刚加入欧盟时的热情已经逐渐消散,而入盟带来的各方面变革已深刻融入每一位民众的日常生活。扎拉迪尔表示,对捷克来说,加入欧盟几乎别无选择,当然加入欧盟也给捷克各方面都带来了改变,促进了国家发展进步。东部成员的加入也让欧盟的重心东移,但是欧盟机构并没有进行适当的改革,新成员的话语权并没有得到应有体现。
欧盟是从一个经济联盟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一个兼具政治性质的区域性国际组织。然而扎拉迪尔认为,并不是每个人都对此感到满意,特别是当国家权力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向上转移到超国家层面时,遭到了很多国家民众的怀疑。他指出,欧盟是实现各国发展的有效工具和手段,但不能“为了欧盟而欧盟”,不能让各国“成为它的仆人”。欧盟应该更加注重做好多与少的平衡,有时并不是做得越多效果越好。
上个月,欧洲议会选举落幕,欧洲政局呈现出整体向右转的趋势。扎拉迪尔谈到,许多支持右翼政党的选民都认为大规模移民和难民的涌入对欧洲的社会稳定和凝聚力构成了威胁和挑战,还有许多人认为欧盟推行的绿色新政过于雄心勃勃,破坏了欧盟经济的根本基础,影响国计民生。这些问题反映了欧盟机构的优先事项与各成员国优先事项之间的差距似乎正在扩大,引起了民众的不满。
提到欧盟机构的未来发展,扎拉迪尔表示,从历史上看,人类建立区域合作组织的尝试并不少见,存在问题也很正常,应该从现实出发,勇于提出并直面问题,找到利益平衡点。例如,各成员国基于不同的国家利益,对外政策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欧盟的外交政策须基于各国共识。他不赞同废除一票否决权,认为需要保持各个国家行使否决权的权利。
欧中关系未来可期
上个月,应中方邀请,扎拉迪尔时隔5年再访中国。在北京、深圳、广州等城市的旅程中,他感叹中国巨大的发展变化:“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在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甚至很多方面已经领先世界。此次中国之旅,我与政界、企业界、学术界人士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开放、真诚、友好,达成了很多共识。我还在中国的大学进行了两次讲座,与中国的年轻人进行交流,这些都让我深感机会难得、受益匪浅。真诚希望我的此次访问能够对中欧合作有所助益,我已经制定了一些推动这些合作的计划。值得一提的是,此行我爱上了中国葡萄酒。我一直对中国出产优质葡萄酒有所耳闻,这次我亲口品尝了很多优秀的中国葡萄酒。”
今年是中捷建交75周年,也是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等中东欧多国与中国建交75周年。他表示两国建交75周年纪念是深化国家间交往与合作的绝佳机会,希望中东欧国家可以进一步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加强对华合作。
“事实上,我们的企业和出口商对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非常感兴趣。”他谈到,希望欧洲对中国存在误解的少数人认识到,回归欧盟对华政策主流才是正确之道,“我们要做的不是‘脱钩断链’,相反需要更多地在和平、繁荣、稳定、安全、多边主义、合作共赢的原则下实现共同发展。作为欧洲人,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已经是世界强国之一,已经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并将进一步成为影响世界和人类文明未来的全球重要力量之一。我从欧洲议会退休后,依然特别关注中国的发展进步”。
在采访的最后,扎拉迪尔表示,希望欧盟能更加独立自主地制定对华政策,而不是复制粘贴任何其他人的。面对复杂的世界局势和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欧中双方须本着理性务实的态度和精神,相互尊重、理解、真诚沟通,创新合作方式,探索新的有效相处之道。
(本报布拉格7月27日电 本报驻布拉格记者 杨艺明)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