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在三伏”是什么样的热(自然讲堂)

发布时间:2024-12-23 18:22:03 来源: sp20241223

  尽管已是立秋节气,但仍处于三伏天的中伏,天气依然炎热。俗话说“热在三伏”,三伏为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往往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为什么“三伏天”是最热的时候?

  这是因为地球被浓密的大气层所包裹,太阳光首先加热地面,地面再通过红外辐射、空气对流和水分蒸发把热带给空气。每平方米的地表上面,有大约10吨的空气可以储存大量的热,这就使地表的温度不会太高。到了晚上,这些热量又使地表的温度不致过低。入伏后,地表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不断累积,因此一天比一天热。在三伏天,35摄氏度的高温司空见惯,40摄氏度的酷热也时常出现,高温日数较多。

  今年中伏长达20天,天气会更热吗?事实上并不一定。这是因为中伏处在大暑节气前后,代表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但是伏天天数并不等同于实际高温天数。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我国高温日数增多。统计显示,全国区域高温过程累计日数平均每10年增加4.8天。高温日数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一些区域大气环流出现异常造成的,与当年“中伏有20天”没有对应关系。

  很多地方特别是南方地区在三伏时,经常出现“桑拿天”。这主要与空气中水汽含量有关。入伏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很热,但北方的热多是干热,南方是闷热,空气中水汽含量足,气温高湿度大,容易出现“桑拿天”。

  北方的干热主要与北方大陆暖脊控制下的大陆变性高压有关。但是,一旦大气环流有暖湿的气流输送到北方地区时,北方同样会出现高温高湿的天气,让人汗流浃背。比如在“七下八上”时期,北方地区降水增多,一定程度上缓解此前的干热天气,但是在水汽的加持下,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会显著增加,此时北方的热也变成了闷热。

  南方地区的高温天气一般与副热带高压紧密相关。副热带高压内部下沉气流抑制了云雨发展,伴有下沉增温作用,加上湿度大,因此人们感受到的是闷热。气象要素上的反映就是日最高和最低温度差较小,一般在5摄氏度以内,湿度在60%以上。

  应对三伏天的高温天气,首先要做到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特别是每天11时到16时期间。出差、旅游时可适当携带人丹、十滴水、清凉油等,遇有身体不适时使用。饮食宜清淡,适当多吃些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和水分。室内空调温度也不宜开得过低。“心静自然凉”,平心静气,规律睡眠,不要熬夜,一定能够安然度过三伏天。

  (作者为中国气象局高级工程师,本报记者李红梅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12日 19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