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子垃圾激增亟需关注(环球热点)

发布时间:2024-11-14 18:45:03 来源: sp20241114

  日前,国际电信联盟和联合国训练研究所共同发布的《全球电子垃圾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范围内共产生6200万吨电子垃圾,其中仅有不到1/4被回收利用。报告预测,按目前发展趋势,到2030年电子垃圾产生量将比2022年增长33%,达到8200万吨;但是,2030年全球电子垃圾回收率将降至20%。报告强调,如果各国能在2030年将电子垃圾回收利用率提高到60%,这将在降低人类健康风险等方面产生超过38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增长速度快

  据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各大洲电子垃圾产生量和回收情况如下:美洲电子垃圾产生量约1400万吨,其中有记录的回收量为430万吨,折算回收率约30%;亚洲电子垃圾产生量约3000万吨,其中有记录的回收电子垃圾量约360万吨,折算回收率约12%;欧洲电子垃圾产生量为130万吨,回收率达42.8%;大洋洲电子垃圾产生量约70.7万吨,其中有记录的电子垃圾回收量为29.2万吨,回收率为41.4%;非洲电子垃圾产生量约350万吨,但有记录的只有2.5万吨被正规回收,回收率约为0.7%……

  “电子垃圾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最快、回收率较低的家庭来源固体垃圾。电子垃圾产生量增长速度远高于回收量增长速度。”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副研究员董庆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含有害物质的电子垃圾未被妥善处理,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报告数据还显示,2022年共有510万吨电子垃圾跨境转移。其中,估计有330万吨是通过不受控制的途径从高收入国家运往中低收入国家越境转移,占全球电子垃圾跨境流动总量的65%。

  “面对激增的电子垃圾,世界多国纷纷采取措施,希望对电子垃圾进行有效管理。”董庆银介绍,在全球范围内,有81个国家目前有电子垃圾政策、立法或法规。此外,《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以下简称“《巴塞尔公约》”)自2002年起持续关注电子垃圾向发展中国家非法越境转移导致的环境和健康损害问题,确定了包括电子垃圾、废铅酸电池等8类重点垃圾,并开展了无害化管理、预防非法越境转移、伙伴关系及技术导则等研究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巴塞尔公约》实施的法律清晰度,自2013年启动电子垃圾相关附件修订,成立专家工作组开展工作,并于2022年的《巴塞尔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上最终通过电子垃圾相关条目附件修正案,决定将电子垃圾全部纳入预先知情同意程序并自2025年1月1日生效。

  “中国高度重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工作。”董庆银说, 2007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防治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环境污染;2009年,国务院发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目前,纳入该《条例》管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包括废电视机、废冰箱、废空调等14类。随后,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财政部等部委先后制定了处理目录、设施发展规划、资格许可、信息管理、基金征收使用、补贴审核等系列配套政策。2023年底,财政部发布《关于停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有关事项的公告》,自2024年1月1日起新处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不再执行基金补贴政策,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废电器处理活动。中国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法规体系、全链条管理和企业环境监管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已有109家规范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企业,处置能力约1.7亿台/年。

  政策差异大

  “自2010年到2022年,全球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数量几乎翻番。”董庆银分析,全球电子垃圾产生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电子产品市场消费需求增大,对应的也将产生更多的电子垃圾。据统计,2022年,包括摄像机、玩具、电子烟等由于消费量不断增长而产生的新型电子垃圾约2000万吨,几乎占世界电子垃圾总量的1/3;二是随着科技进步,各种新技术与新业态不断涌现,电子产品和制造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导致电子垃圾产生量增加;三是电子产业自身品类不断丰富,个人拥有更多不同种类的电子产品,不同品类的电子产品需求量和使用寿命都不同,这也导致电子垃圾不断增多。

  “与其他类型的固体垃圾相比,电子垃圾的产品构成复杂、各种组件多样,需要一定水平的资源化技术利用回收稀贵金属,技术流程相对复杂,也面临更严格的污染控制要求。”董庆银说,全球电子垃圾回收率下降还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电子垃圾并没有第一时间进入报废渠道,而是被用于再使用;二是存在非正规回收渠道,导致电子垃圾没有被纳入统计之中。

  “由于全球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全球不同区域电子垃圾的产生量、回收量、管控政策差异也逐渐显现。”董庆银说,令人担忧的是,根据2023年6月的数据,实施电子垃圾政策、立法或监管国家的增长率正在放缓。

  欧洲特别是欧盟国家电子垃圾立法和管理方面成效显著。董庆银介绍,27个欧盟成员国的立法、政策和体系都是基于欧盟《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和《关于限制在电子电气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管理,包括冰岛和瑞士在内的非成员国已经实施了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相一致的法律,非欧盟国家正在慢慢地将其电子垃圾管理方法与欧盟的指令要求相结合。

  在非洲,董庆银说,目前,电子垃圾管理一方面缺乏政府立法监管,另一方面正规回收途径回收率低,且存在不受控电子垃圾的越境转移数量较大。

  就亚洲而言,董庆银认为,亚洲各国的经济水平差异较大,既有大量发展中国家,也有高度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这种差异导致了电子垃圾产生量和各国针对电子垃圾立法管理的不同。

  在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针对电子垃圾的管理存在较大差异。“美国和加拿大,电子垃圾管理没有联邦立法,主要依靠州/省一级监管体系,而州/省垃圾管理系统的设计以及各参与者的角色和责任也有所不同;在南美洲国家,电子垃圾主要受国家一级管理,这些法律在适用的金融模式和目标产品类别的范围等方面也有所不同。”董庆银说。

  努力变废为宝

  根据报告数据,全球2022年产生的电子垃圾中含有3100万吨金属、1700万吨塑料和1400万吨其他材料(矿物、玻璃、复合材料等),经济价值预估910亿美元。

  “未来,要降低电子垃圾对全球带来的环境隐患,就要努力将电子垃圾变废为宝。”董庆银说,回收电子垃圾具有巨大的产业价值和发展潜力,不仅有助于全球可持续发展,还将有效带动就业。

  回收处理电子垃圾,建立更健全的法律监管机制至关重要。“一方面,世界各国要促进《巴塞尔公约》缔约方尽快通过电子垃圾附件修正案,保障全球范围内电子垃圾越境转移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各国要提高国内的电子垃圾回收法律体系建设,促进电子垃圾最大限度进入正规利用渠道。”董庆银说。

  完善的电子垃圾管理基础设施便于公众投递电子垃圾。数据显示,2022年,在拥有发达电子垃圾管理基础设施的国家,在正规系统之外收集了1600万吨的电子垃圾,有效减少了非正规处置活动的发生。董庆银建议,世界各国需建设便捷的回收渠道,方便公众投递,同时可以规定电子产品生产商、社区和个人在电子垃圾收集活动中的责任,鼓励相关企业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便利上门回收。

  推动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设施,可以有效避免电子垃圾被当作其他垃圾处理。董庆银介绍,据估计,2022年全球有1400万吨电子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入生活垃圾箱中,并可能被焚烧或倾倒在垃圾填埋场,导致金属等有价值材料无法回收。“因此,需要支持相关企业加大投入,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回收渠道和处理设施,从源头提高回收率。”董庆银说。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