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1 18:03:10 来源: sp20241121
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基础设施、新型能源体系……
这个春天,“新”成了整个社会的关键词。
今年两会,“新质生产力”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之一。
一场全新的生产力变革正在酝酿之中。
与此相契合的是,在国家管网集团2024年工作会议上,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张伟强调,要响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号令,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高科技
聚焦国家所需、管网所能、未来所向
向科技创新要“新质生产力”
迈入立企强企新征程,国家管网集团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2023年集团公司科技研发投入强度达0.9%;成功申报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牵头制定的1项ISO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超声导波聚焦的管道缺陷检测方法和系统”获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成果列入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我国首套国产天然气气质分析设备发布并成功应用……一系列成果加速涌现。
国家管网集团发布“智慧眼”国产化天然气气质分析仪系列产品,实现我国精密仪器仪表研发领域又一自主创新。
这些还远远不够。
“没有科技的世界一流,就没有管网的世界一流。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速实现科技创新‘短板’变‘跳板’。”董事长、党组书记张伟的讲话掷地有声。深化一流技术研发应用,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成为管网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国家管网集团在哈密管道断裂试验场建设试验平台,开展长周期临氢试验。
着力用好技术图谱研究成果,在管网可靠性与仿真优化、地下空间高效利用、氢能/二氧化碳管道输送、低碳发展与环境保护、智慧管网与能源互联等领域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一流基础研发平台……国家管网集团在科技创新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布局,坚定推动创新立企强企落地见效。
高质量
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赛道”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利用新技术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是央企产业升级的两个着力点。
前不久,国家管网集团天然气长输管道线路放空回收示范工程圆满成功,不但提高了能源资源化利用率,同时可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兼具经济和安全效益。2023年,国家管网集团科技服务支撑主营业务发展、创新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进步的作用更加凸显。
国家管网集团玉门作业区建成国内首个长输管道行业“零碳工厂”。
未来,国家管网集团将进一步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技术研发力度,加快发展新兴储能业务,推进在役天然气管道掺氢、高压大口径纯氢、二氧化碳管道输送等技术研究,孕育壮大管网新主业,推动行业标准建立和技术成果落地应用,为示范工程建设运行提供全面技术支撑。
同时,国家管网集团坚决贯彻“双碳”战略,积极践行碳达峰“科技创新支撑行动”,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强化甲烷排放管控,实施天然气放空回收,科学建设集中式光伏发电、冷能利用等项目,加快自用电的绿电化,推动天然气单耗再下降。此外,全面提升数字化转型的强度、力度、速度,强化数智技术应用赋能,落实“人工智能+”专项行动部署,构建智慧管网理论和技术体系,加速智能站建设,以更大步伐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一系列布局,正是国家管网集团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速管输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新生态
深化体制机制创新
加快营造创新发展新生态
一体推进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等“四大行动”,做精做深“双百行动”“科改行动”“专业领军示范行动”,打造更多基层改革样板、创新尖兵,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国企改革中展现科技担当。国家管网集团为打造创新发展新生态明确了清晰路径。
坚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按照“做强做专研究机构、专业化公司以及特色技术研究单元”的要求,科学谋划技术创新方向,深入推进构建工厂化、流水线、高水平新型研发组织体系,鼓励各企业整合和利用集团公司内外部优势科技资源,共建创新联合体。
发展新质生产力,最终要靠人才。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优秀企业家精神,继续实施“揭榜挂帅”、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持续评选科技创新先进荣誉称号,探索科技领军人才、技术专家、技术骨干选聘及激励约束机制,发挥薪酬分配激励保障作用……一系列措施推动探索完善多元化科技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良好生态。
未来已来,站在新时代新起点,国家管网集团将持续在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奋力开创创新立企强企新局面,为强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责编:董童、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