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08:44:02 来源: sp20241105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李延霞 黄炯芮 梁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将从哪些方面着力?如何满足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成效如何?在25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负责人一一回应了当前金融热点问题。
保持房地产信贷整体稳定
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表示,近段时间以来,金融监管总局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从房地产市场供需两端综合施策,不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相关政策措施已经并且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截至目前,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的余额分别是12.3万亿元和38.3万亿元,2023年一年分别发放开发贷款3万亿元、住房按揭贷款6.4万亿元,两项加起来将近10万亿元,这个量还是非常大。”肖远企说。
据介绍,2023年银行向房地产企业提供并购贷款、存量展期贷款合计超过1万亿元。截至2023年底,35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绝大部分都已经投放到项目,商业银行还提供了相应的商业配套融资。
“房地产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影响,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也息息相关,金融业责无旁贷,必须大力支持。”肖远企表示,将指导金融机构用好用足现有的金融支持政策,继续做好房地产金融服务,保持房地产信贷整体稳定,满足合理融资需求,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他表示,将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指导金融机构落实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要求,继续做好个人住房贷款金融服务,同时指导和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更加精准有力
金融监管总局统计与风险监测司负责人刘志清表示,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更加精准有力。金融监管总局将继续引导支持银行机构加大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重点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着力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2%,其中,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占比均超过四成;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1%,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1%;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达29.06万亿元,同比增长23.27%,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13.13个百分点。
金融监管总局政策研究司司长李明肖表示,将推动完善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会同有关部门稳妥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制造业金融支持举措,指导金融机构落实落细各项政策要求,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
金融监管总局普惠金融司司长郭武平表示,将落实好普惠金融大文章要求,综合小微企业、涉农主体、民营企业贷款,形成普惠信贷统一的监管口径,开展考核评估和数据披露,同时明确监管重点,包括逐步提升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比重等。
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成效正在显现
肖远企表示,从全国范围看,当前中小银行经营稳健,资产质量保持稳定,资本实力显著增强,也有少部分中小银行在前期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风险,但数量和资产总额以及不良资产总额,无论是占整个银行业的比例,还是占中小银行体系的比例都非常低。
他表示,对于风险较高的中小银行,一方面实施高强度监管,使风险逐步收敛,同时与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一起“一行一策”,谋划实施改革化险路径以及相应举措,稳妥有序化解和处置存量风险,严控增量风险。
他表示,金融监管部门将与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合力做好中小银行改革和风险防控,不断提升中小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包括建立相互制衡、运行高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对高管和关键岗位人员的行为管理,分类施策深化改革,督促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严格中小银行准入标准等。
积极满足新产业、新业态人员养老保障需求
金融监管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负责人尹江鳌表示,金融监管总局持续深化商业养老金融改革,引导养老保险机构聚焦主业转型发展,服务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据介绍,自2021年9月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至今,11家理财公司在10个试点城市发行了51个产品,规模超过1000亿元。自2022年11月启动特定养老储蓄试点至今,存款人数约20万人,余额接近400亿元。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自2023年1月起在十省(市)启动以来,已累计开户超过59万个。
尹江鳌表示,下一步将推动保险机构发挥保险保障优势,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以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等为抓手,积极满足新产业、新业态人员养老保障需求。进一步优化个人养老金相关金融产品供给,针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特点,研究完善相关业务监管规则等。
(责编:王震、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