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7 03:34:41 来源: sp20241217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24年新篇章徐徐铺展。
从新年新春以来的贺信贺电,到会见会晤数位来访的外国政要……开年元首外交的一个个精彩瞬间,持续吸引世界目光。
透过中国与各方的互动,一条主线清晰可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3年岁末,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确定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辉旗帜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战略自主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中国已成为更具国际影响力、创新引领力、道义感召力的负责任大国。
新征程已经开启,习近平主席掌舵领航,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线,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历史担当、更加富有活力的创造精神,开创更有作为的新局面。
(一)
早春3月,万物复苏。
阿纳托利·托尔库诺夫担任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已有30余年,其间见证百余名外国政要的演讲。在他记忆里,2013年早春的那一场“最为难忘”:
2013年3月23日,学院会议厅座无虚席。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演讲,作出重大判断:“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看今天的世界,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同时,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新旧问题与复杂矛盾叠加碰撞、交织发酵。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
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不同的选择,不同的格局。
习近平主席以宽广战略视野、卓越政治智慧和深厚世界情怀,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大势和演变规律,创造性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重大历史关头为世界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开篇破题,习近平主席多次面向世界深刻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
2014年11月,举世瞩目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亚太发展前景取决于今天的决断和行动”,“我们有责任为本地区人民创造和实现亚太梦想”,强调要坚持亚太大家庭精神和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建设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共创亚太美好未来。
2015年9月,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发展前景、文明交流、生态体系五个方面,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五位一体”总路径。忆及当时情景,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感慨道:“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对此完全支持。这难道不正是我们应当致力于建设的世界吗?”
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怀着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深刻思考,习近平主席在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题的主旨演讲中,提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总目标,给出时代之问的中国答案。
2021年1月,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特别致辞,强调“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3年4月,出席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闭幕式时,习近平主席指出:“我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就是希望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努力目标,以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为实现路径,以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普遍遵循,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基本支撑,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战略引领,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地生根,越来越展现出强大的影响力、生命力、感召力。
连续七年写入联大决议,多次写入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决议及宣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从理念主张发展为科学体系,成为引领时代前进的光辉旗帜。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说,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开辟了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
(二)
“走四方固然辛苦,但收获是‘朋友圈’越来越大。”
山一程,水一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出访40多次,足迹遍及五大洲70国,在国内外主持和出席一系列重大多边外交活动,接待访华国际政要数百位,同各国社会各界保持广泛接触,引领中国不断织密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不断拓展深化。
全球伙伴关系范畴里,大国是关键。
2023年3月20日,习近平主席抵达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同一天,中俄两国元首的署名文章分别在《俄罗斯报》和《人民日报》刊发。习近平主席写道:“10年来,我8次到访俄罗斯,每次都乘兴而来,满载而归,同普京总统一道开启了中俄关系新篇章。”普京总统谈及,10年里两国元首40次会见会谈。
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也是中俄文化年开启之年。高频次的元首外交互动,引领中俄两个大国树立起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5日,美国旧金山斐洛里庄园见证了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性时刻。习近平主席引领中美关系这艘巨轮穿越暗礁险滩从巴厘岛抵达旧金山,开辟面向未来的“旧金山愿景”,为中美关系发展指明方向。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充分证明,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是中美两个大国的正确相处之道,理应成为新时期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方向。”2024年1月1日,习近平主席与拜登总统互致贺信,祝贺两国建交45周年,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再次明确指出中美关系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
1月12日,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比利时首相德克罗。会见中,两位领导人都谈到了“桥”。
习近平主席强调,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中欧之间需要架更多的“桥”。德克罗首相提及,10年前,习近平主席访问比利时期间在布鲁日发表精彩演讲,其中有关“桥”的生动阐述令人印象深刻。
“和平稳定之桥”“增长繁荣之桥”“改革进步之桥”“文明共荣之桥”,习近平主席在那次演讲中以“桥”为喻,全面阐述中国对欧政策。10年来,中国对欧政策一以贯之。这进一步印证,中国致力于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
全球伙伴关系范畴里,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共识不断凝聚。
“很高兴看到,乌中关系持续蓬勃发展,达到历史最好时期。”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如是写道。
1月24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米尔济约耶夫总统举行会谈。会谈中,两国元首不约而同提到首届中国—中亚峰会。
“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2023年5月19日,西安国际会议中心内,在巨幅国画《秦岭新晖》和中国同中亚五国国旗前,六国元首并肩而立,留下珍贵的集体合影。
峰会期间,六国元首达成重要共识,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在地区多边和双边层面全落地。中亚国家元首有感而发:我们支持尊敬的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理念,包括同周边国家建立命运共同体倡议,这将为我们的友谊和合作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发展中国家、“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始终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同呼吸、共命运。金砖国家作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在中国及各成员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金砖合作正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阶段。我们要把握大势,引领方向,坚守联合自强的初心,加强各领域合作,推进高质量伙伴关系,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稳定性、正能量。”2023年8月,习近平主席在南非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发表重要讲话,擘画了金砖合作的蓝图,亮明了金砖机制的本色,反映了金砖国家的共同心声。
金砖国家不是封闭的俱乐部,也不是排外的“小圈子”。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期间,金砖国家实现历史性扩员。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巴以问题特别视频峰会时,习近平主席提出“大金砖合作”理念,为金砖合作指明了方向。“大金砖合作”必将有力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势头,必将有力提升“全球南方”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新时代以来,中国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描绘出一个个人类命运与共的同心圆。
在双边层面,中国同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蒙古国、古巴、南非、越南等双边命运共同体深入人心。
在地区层面,中非、中阿、中拉、中国—东盟、中国—太平洋岛国等命运共同体建设蹄疾步稳,澜沧江—湄公河国家命运共同体、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等周边命运共同体落地生根。
全球伙伴关系范畴里,“人民”二字重千钧。
不久前,美国艾奥瓦州友人萨拉·兰蒂致信习近平主席,表示习近平主席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上的讲话广受欢迎、鼓舞人心。
信中提到的习近平主席演讲,题为《汇聚两国人民力量 推进中美友好事业》。演讲时,有一处掌声格外持久。忆起年轻时在陕北小村子下乡,习近平主席动情地说:“从那时到现在,半个世纪过去了,在人民中间让我觉得踏实,同人民在一起让我有力量。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就是我终生的信念。”
从人民中走出来的大党大国领袖,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国家关系发展,说到底要靠人民心通意合。”习近平主席在国际上广交朋友,讲述中国故事,加深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展现了平易近人、以诚相待、重情尚义的领袖风范——
在哥斯达黎加,走访当地农户;在俄罗斯,为援华抗日的苏联老战士戴上奖章;在塞尔维亚,到斯梅代雷沃钢厂员工食堂同工人交流互动……
一次次走进人民中间,一封封书信往来,习近平主席推动更多国家人民认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双向奔赴。
(三)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在2013年提出的倡议。它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2017年5月,雁栖湖畔,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开幕辞中娓娓道来,深刻阐明共建“一带一路”的指导原则、逻辑内涵和目标路径。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共建“一带一路”从历史深处走来,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展现出广阔无比的光明前景。
在习近平主席擘画、引领、推动下,共建“一带一路”从倡议到实践,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开展了数千个务实合作项目,收获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平台。
老挝国会副主席宋玛·奔舍那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增进全人类共同福祉的天下情怀。
不久前,北京交通大学肯尼亚留学生及校友代表致信习近平主席,表示非常高兴来到中国学习铁路运营管理知识,希望当好肯中友好的桥梁,为提升两国友谊与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中肯发展振兴的理想变为现实,将两国人民的福祉紧密相连。蒙内铁路是中肯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和成功典范。我高兴地看到,你们因这条“幸福路”与中国结缘,是中肯和中非友好合作的见证者、受益者,更是建设者和传播者。
这条“幸福路”,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具象化表达。
在老挝,中老铁路让老挝人民实现了“陆锁国”变“陆联国”的夙愿,越来越多老挝山区的青年走出大山,拥抱世界。
在尼日利亚,中企承建的莱基港是当地首个现代化深水港,预计将创造近3600亿美元的总体经济效益,一个港口带火了一座城。
在安哥拉,中企承建的卡宾达供水项目日供水能力达5万立方米,可保障当地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供应自来水,当地居民“再也不用天不亮就到3公里外的河里去取水了”。
截至今年2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已超8.5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城市。10年多来,一趟趟中欧班列驰而不息,成为新时代国际贸易的“钢铁驼队”。
从泰国的大城府到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拉合尔,从葡萄牙的塞图巴尔到埃及首都开罗,方圆相融的“鲁班工坊”标识,宛如来自东方的绚丽之花次第绽放。自2016年首次揭牌以来,“鲁班工坊”在亚非欧20多个国家落地,为当地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共建“一带一路”上的“技术驿站”。
…………
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一个个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故事。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
2023年10月18日晚,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习近平主席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这是古特雷斯作为联合国秘书长第三次来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会见中,习近平主席有感而发:“‘一带一路’已经有10年历史了。这次论坛我们梳理了一下,我们还是在地球上做了不少事情,而且做的都是建设性的事情。所以‘一带一路’才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成为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10年多来,“一带一路”倡议与多个国家实现发展战略对接,吸引全球150多个国家参与,成立3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写入联合国、中非合作论坛等国际组织及机制的重要文件。
一起走过了第一个蓬勃十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正携手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让我们谨记人民期盼,勇扛历史重担,把准时代脉搏,继往开来、勇毅前行,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的铿锵话语指明方向。
(四)
2023年3月10日,北京。中国、沙特、伊朗三方达成《北京协议》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开展各领域合作。这场举世瞩目的斡旋外交,为通过对话协商化解国家间矛盾分歧树立了典范,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前进路上的一座里程碑。西班牙《先锋报》网站评价,促成沙伊复交是“中国外交的惊世之举”。
习近平主席曾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形容外交舞台上的因和果。2022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从全人类前途命运出发,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六个坚持”,系统阐释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改革、破解人类安全困境的中国方案。全球安全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安全治理领域的生动实践。促成沙伊复交,正是习近平主席引领中国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重大外交实践。
不到两年,全球安全倡议已经获得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这份信任,源自新时代中国始终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携手各国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责任担当。
——在第七十届联大一般性辩论时,习近平主席宣布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率先组建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并建设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中国“蓝盔”已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
——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以来,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四个应该”、“四个共同”和“三点思考”,亲自同各国及联合国等多边机构领导人深入沟通,引领中国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中方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为推动危机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
——巴以冲突严重冲击地区和国际安全稳定。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巴以问题特别视频峰会,深入阐明中国立场主张。中方坚定站在公平正义一边,为停火止暴奔走,为保护平民尽力,在担任安理会轮值主席国期间成功推动安理会通过冲突爆发以来首份决议。发布《中国关于解决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合力应对。从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落实,到宣布并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承诺,中国坚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人工智能是人类发展的新领域,带来重大机遇,也伴随着难以预知的风险挑战。中国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就各方普遍关切的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问题提出建设性解决思路,为相关国际讨论和规则制定提供了蓝本。
…………
斯洛伐克总理罗贝尔特·菲佐表示,中国是全球安全的稳定性因素。英国政治评论员卡洛斯·马丁内斯说,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是全球和平发展和多极化的主导力量。
(五)
1月30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习近平主席接受42位外国新任驻华大使递交国书,并同他们一一合影。面对各位使节,习近平主席的话语诚挚而坚定:“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中国一如既往,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努力为人类和平和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将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发展创造新机遇。
共享发展需要争取公平的发展——
2023年,中国同十几个国家建立或提升伙伴关系,其中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这从一个侧面佐证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价值取向: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我们的目标是让增长和发展惠及所有国家和人民,让各国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日子都一天天好起来!”
“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
…………
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基础。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场合多次鲜明阐释中国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立场主张,彰显中国始终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注入正能量。
共享发展需要坚持开放的发展——
今年以来,中国同安提瓜和巴布达、新加坡、泰国相继签署互免签证协定,免签的“朋友圈”持续扩容。这是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注脚。
“我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2018年11月,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的话掷地有声。
中国言必信,行必果。连年举办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举办首届链博会;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缩减,自贸区数量稳步增加;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坚定不移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坚定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断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机遇。
共享发展需要追求全面的发展——
2015年9月,联合国发展峰会开幕,正式通过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宣布一系列对发展中国家援助举措。讲话结束后,数十位外国领导人排队同习近平主席握手。
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南北发展鸿沟扩大,发展合作动能不足,全球发展事业面临严峻挑战。
关键时刻,愈显担当。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郑重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发出聚焦发展、重振合作的时代强音。
两年多来,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示支持,70多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倡议纳入数十个国家和国际机构同中方签署的合作文件,数百个合作项目落地生根,以40亿美元的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为代表的多元融资平台初具规模,各领域合作网络广泛构建……作为新时代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全球发展倡议理念不断丰富、落实机制不断健全、推进路径更加清晰、务实合作逐步落地,为全球发展事业注入信心和动力。
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说,全球发展倡议基于中国自身发展经验,解决全球发展难题,同时通过一个个具体行动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受益,对全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六)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化解人类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依靠物质的手段攻坚克难,也需要依靠精神的力量诚意正心。”2023年2月,习近平主席复信雅典大学维尔维达基斯教授等希腊学者,祝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高度评价中希建立文明互鉴中心的重大意义。
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是双方积极落实领导人共识的成果。2019年11月,在希腊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时任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共同倡导文明交流互鉴。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元首外交实践,蕴藏着大党大国领袖对中华文明的深刻理解、对不同文明的尊重礼敬和对人类共同未来的美好期许。
2014年3月,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习近平主席首次向世界阐明新时代中国的文明观,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2015年9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习近平主席首次面向世界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描绘出不同文明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追求的最大同心圆。
“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要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要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要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着眼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郑重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为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提供了中国方案。
良渚,意为“美丽的水中之洲”。良渚遗址,习近平主席念兹在兹。“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主席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希望各方“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文明交流借鉴”。
知所来,明所往。各种文明是各民族历史探索和开拓的丰厚积累,也是今天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深层指引。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为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路径选择。
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然而,迄今为止,世界上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不超过30个,人口总数不超过10亿。“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习近平主席指出。
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2023年8月,与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共同主持中非领导人对话会时,习近平主席生动阐释:“中国一直予以坚定支持并愿做非洲现代化道路的同行者。”对话会上,布隆迪总统恩达伊施米耶说:“中国坚持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我们希望在中国的帮助下自己学会钓鱼。”
2023年10月,同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举行会谈时,习近平主席强调:“中方愿继续同印尼在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道路上相互支持,以共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引领双边关系长期稳定发展,为彼此发展振兴提供更大助力,为国际和地区和平与繁荣注入不竭动力。”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为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揭幕。
2023年12月,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在会见越南总理范明政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给世界各国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将为越南加快推进工业化现代化提供助力。”范明政总理提起雄安新区与海南自贸港建设等方面的巨大进展,表示钦佩并愿意继续学习借鉴。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带给世界越来越多的振奋和启迪。
广州,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和火车头”。习近平主席在这里向法国总统马克龙介绍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核心要义。马克龙总统表示,增进了对现代中国治国理政理念的了解。
漫步于燕山脚下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评价,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推动国家版本馆建设,“有利于一代代中国人将璀璨丰富的中华文明传承下去”。
访华期间专程登上长城,智利总统博里奇感叹:“修建了万里长城的古代中国不可谓不强大,但并没有因此走上国强必霸的道路,而是在和平与合作的基础上发展对外关系。”
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在南京参观黄龙岘茶文化村,详细了解当地实现脱贫的经验,赞叹“中国的成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新发展模式的借鉴”。
…………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新时代中国与世界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必将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
大道如砥,壮阔无垠。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新征程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继续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辉旗帜下阔步前行,推动各国携手应对挑战、实现共同繁荣,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3日 第 01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