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味夫妇”回乡创业15载 “前店后厂”酱香江南

发布时间:2024-11-05 22:34:07 来源: sp20241105

   中新网 绍兴11月27日电(记者 项菁)“今年首批酱货已销售一空,在卖第二批了……”已是冬季,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安昌街道的安昌古镇入口处,“阿红香肠”店内人来人往,老板娘胡莉红一边招呼客人,一边麻利地打包腊肠、登记预售信息。和她一样忙碌的,还有负责腊肠制作和晾晒的丈夫胡国庆。

  江南的冬天与腊味密不可分。地处杭州湾南岸的安昌古镇,始建于北宋时期,又于明清时期重建,如今家家户户依旧临水而居,自产自销“酱货”“腊味”的传统习俗延续千年。

安昌古镇上的“腊味”风光。项菁 摄

  每年立冬后,安昌古镇便热闹起来,腊肠、酱鸭、腊肉、鱼干、酱油等“土特产”飘香四溢、让人垂涎三尺,民居廊檐窗前、沿街廊下入目皆是,当地民众喜迎销售旺季。

  胡莉红和胡国庆是一对返乡创业夫妻,也是安昌古镇传承发展“酱文化”的乡贤典型。胡莉红告诉记者,自己原先从事旅游行业,丈夫曾专注纺织外贸工作,十多年前,看到当地政府下大力气推动古镇振兴,同时丈夫又擅长制作“酱货”,于是两人2009年携手回乡开了腊肠店。

  “我们是第一批进驻安昌古镇的商户,当时政策扶持力度很大,前三年都享受到了租金减免优惠。”胡莉红谈及,这些年,古镇发展日新月异,客流量越来越大,直接带动了整条古街的腊肠生意。

安昌古镇一影。项菁 摄

  眼下,行进在安昌古镇,这里已然成为“江南腊味一条街”。家家户户做“同款生意”,也使各自竞争压力增大,周边经营户换了一家又一家,但“腊味夫妇”经营的夫妻店却从最初的2间门店一直扩容至7间门店,回头客越来越多,成了古街上经营时间最久的腊肠店。

  在胡莉红看来,遵循“节气法则”、坚守“酱味”初心是关键。

  “我们按照传统,选择在每年立冬之后、晴朗日子制作,确保腊肠、酱鸭的口感和品质。除了讲究时间,我们只专注制作一种口感——酱味,希望把传统味道做出彩。”胡莉红告诉记者,安昌水网纵横,自古就是“酱缸”汇聚之地,“酱文化”是当地特色,也由此带动了酱味“出圈”。

在“阿红香肠”店内,胡莉红与游客进行酱油交易。项菁 摄

  记者在“阿红香肠”店内看到,不仅是“酱货”热销,几只大型酱缸十分惹眼,里头盛满了手工酱油,称斤售卖。外来游客走进店铺,或看色,或闻香,体验“打酱油”之趣。“酱油是制作腊肠、腊肉的重要原料,所以我们也选择自己生产。”胡莉红说道。

  前店卖货、后厂产货,夫妻俩选择了“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采购猪肉、调味灌肠、晾晒风干……走进后方生产基地,院子里的数十根竹竿和一排排腊肠形成独特的冬日风景,胡国庆和雇佣工人们来回穿梭,抢晴挂晒腊肠。胡国庆称,冬天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只要天气好,就会一直做。

胡国庆挂晒腊肠。项菁 摄

  酱香沁人心,浓浓乡贤情。据柯桥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当地凝聚新老乡贤力量,通过举办“乡贤大会”、实施“老绍兴回归工程”、完善乡贤体制机制等,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乡贤智慧”。

  迎着家乡的“呼唤”,像这对“腊味夫妇”一样,在外乡贤瞄准家乡发展契机,纷纷掀起“回乡潮”,打造“酱货”品牌、发扬传统酱文化,助力古镇振兴。根据安昌统计,如今,当地酱货相关生产企业、小作坊、流通经营户超过330家,返乡乡贤占大头。(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