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储能需求显现 锂电池龙头纷纷加码布局

发布时间:2024-11-16 09:12:59 来源: sp20241116

  本报记者 李 婷

  一边是价格探底,一边是装机量保持增长,2024年上半年,储能企业在“冰火两重天”的竞争格局下,不断寻找新机会。

  6月25日,在夏季达沃斯论坛现场,宁德时代董事长兼CEO曾毓群回应公司号召员工“奋斗一百天”传闻时表示,“奋斗一百天,就是号召大家去练好基本功,在新能源卷价格的环境下,价值最重要。”

  “根据2024年度电芯框架招标情况显示,储能电芯的报价已低至0.409元/Wh,相比于2023年1月份的底价,降幅已超50%以上。”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分析师常柯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储能行业卷的不应该只有价格,还应包含技术、产品、安全、售后、资金、渠道等多个维度。企业需要从“价格战”逐步转向“价值战”,从而推动整个储能行业的发展。

  InfoLink全球锂电池供应链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储能电芯出货规模达38.82GWh,大储市场仍然维持增长态势,同比增长10.3%。同时,在大储市场流通的产品也开始发生变化。2024年第一季度300Ah+产品在全球大储市场的渗透率为22%,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渗透率将接近50%。

  去年年底至今,从各龙头厂商发布的最新储能技术情况来看,国内储能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向500Ah+进一步突破。

  6月13日,欣旺达发布了625Ah大储电芯“欣岳”,较之前的314Ah电芯提升了8.8%;4月9日,宁德时代发布全球首款5年零衰减且可大规模量产的储能系统,其实现了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的超高能量密度,可达430Wh/L。业内人士预测,该产品单个电芯容量至少为587Ah。此外,包括亿纬锂能、瑞浦兰钧等,也纷纷涌入500Ah+赛道。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研究员何卓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储能初始投资中,单位功率成本较高,随着电池容量提升,系统的单位能量成本会呈现更高的经济性,意味着更高的性价比。”

  以宁德时代5年零衰减天恒储能系统为例,该储能系统在标准20尺集装箱内可实现6.25MWh的高能量,单位面积能量密度提升30%,整站占地面积减少20%,通过能量密度的升级,实现更高的效益。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于500Ah+电池的应用场景提出疑问,如此高配的大电池是否面临过度配置?对此,多家龙头储能电池企业直接将储能大电池的应用场景锁定在长时储能市场。

  早在2023年底,厦门海辰储能就推出了MIC1130Ah电池,将电芯的能量密度提升到400Wh/L,并提出是专门为4至8小时长时储能市场打造的长时储能专用电池。

  而宁德时代在6月21日举行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目前储能市场竞争比较激烈,整体需求不错。其中,国内配储时长有增长趋势,而海外配储时长达到4至6小时。

  全球咨询机构麦肯锡此前预计,长时储能将从2025年后大规模增长,全球规模可达30GW至40GW。据有关分析,新能源电量占比超过20%以后,长时储能将成为刚需。

  何卓新表示,长时储能一般指的是持续4小时以上的储能技术,同时还具备长寿命、安全性高等特征。“对于长时储能而言,最重要、最直接的价值就是要为电力系统的灵活性调节提供支撑。”

  常柯认为,新能源供给的间歇性与电网持续稳定的用电需求矛盾,只有依靠大规模长时储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锂电池仍然是主流技术路线,但各种长时储能技术在发展速度上有所提升,包括飞轮储能、重力储能、液流电池等储能技术路线已经从示范阶段逐渐向规模化落地阶段发展。虽然这些新技术在价格方面尚未能与锂电池持平,但其价格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吸引了独立储能电站或风光配储项目选择4小时及以上储能系统。”常柯如是说。

  何卓新认为,抽水蓄能、熔盐储能、全钒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氢储能等大规模长时储能技术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长时储能技术有望呈现多种技术路线竞相发展的格局。(证券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