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08:05:39 来源: sp20241130
祭奠英烈,天降细雨。清明节前夕,在火箭军某部军营,两名烈士的亲属手捧烈士遗物缓步走来,给一场跨越时空的“寻亲”之旅画上了句号。
今年3月初,一个来自西北某地的陌生电话,在四川达州王勇一家人心中掀起无尽波澜。对方跟他说,自己是一名军人,要跟他核实烈士亲属信息。
打电话的人叫张涛,是火箭军某部汽车营司训队指导员,他口中的烈士正是王勇的四哥王军。1980年4月8日,王军在执行任务中不幸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牺牲,被评为革命烈士。
核对完信息后,张涛告诉王勇,今年清明节前,部队将举行祭奠英烈活动,邀请烈士亲属参加。这个邀请打破了王勇家中的平静,也解开了他多年的一个心结。
据王勇回忆,王军牺牲时,自己才7岁,只记得当时父亲与三伯去部队取回了哥哥的遗物。此后不久,母亲就因身体疾病离世。父亲独自一人抚养5个孩子,再未抽出时间前去祭扫。转眼40余年过去,老人对王军安葬地的记忆越发模糊,而王勇也没打听到哥哥生前所在部队的地址。去年5月,老人带着未了的心愿离世,临终前,他专门交代几个孩子,一定要找到王军的墓地。
但老人并不知道,这么多年来,王军生前所在部队官兵一直没有忘记牺牲的战友。一次,在烈士陵园祭奠王军时,他们从陵园管理员口中得知,从来没见到王军的亲属前来祭扫。于是,火箭军某部党委便安排专人展开“寻亲”活动,这便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与王军烈士亲属同时参加祭奠活动的,还有另一名烈士彭敬贵的亲属。彭敬贵是该部原汽车营司训队战士,1986年在执行某任务过程中,为抢救战友英勇牺牲,被评为革命烈士、追记二等功。
彭敬贵烈士牺牲后,他的家人将他的骨灰带回老家安葬。
后来,司训队多次移防整编,番号几经变换,加之彭敬贵的父母相继离世,部队官兵便与烈士亲属失去了联系。
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整理封存的史料时,官兵们发现了彭敬贵烈士的信息,但史料对烈士安葬何处没有记载。“一定要找到烈士墓地,这不仅是官兵的共同心愿,更是在接续血脉传承。”由此,另一场“寻亲”之旅也拉开了序幕。
由于彭敬贵烈士祖籍所在地行政区划发生变化,该部官兵经过辗转联系、多方查证,最终在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人武部和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助下,找到了彭敬贵的弟弟彭生。
彭生眼含泪花告诉笔者,为了继承哥哥遗志,他已将自己的独子彭凇斌送进了导弹军营。此次参加祭奠活动,彭凇斌专门请假陪同父亲前往。出发前,彭生把哥哥的遗物收拾好,打算捐给部队。
烈士遗物捐赠仪式开始了。官兵们整齐列队,该部领导高声呼点烈士英名——
“王军!”“到!”“彭敬贵!”“到!”
全体官兵齐声应答,声震云霄。此情此景,让烈士亲属们泪湿眼眶。
“没想到,牺牲40余年的哥哥,能够以这种方式在军营存续。”王勇动情地说,“我相信,这些遗物将和他的精神一起,一代代传承下去。”
遗物无言,英雄不朽。
仪式结束后,王勇与家人前往烈士陵园,祭扫王军烈士。久别“重逢”,今朝“相见”,纵有千言万语,也难解心中思念。王勇捧起一把王军墓前的泥土,用红布包起来,他要将它带回老家,洒在父母坟前。
分别的时刻到了。火箭军某部专门派出官兵代表,跟随彭生返回家乡。他们此去的目的只有一个,与当地有关单位和部门协商解决彭敬贵烈士墓的修缮问题,并举行祭奠活动。
“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官兵不会忘记!”“寻亲”之旅结束了,但该部借机开展的“学英烈话传统、学英雄担使命”讨论活动仍在继续。官兵们纷纷表示,奋进新征程,一定会传承好英烈精神,跑好属于自己的接力棒,刻苦工作训练、聚力精武强能,为党的强军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徐星星、解西朋)
(责编:彭晓玲、黄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