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17:23:38 来源: sp20241118
都振明在调试放映设备。 任克胜摄
年轻时的都振明在检查胶片。 受访者供图
人物小传
都振明,1955年生,山东安丘人。1972年成为一名电影放映员,从此开始了50余年的电影放映工作。2015年,退休后的都振明加入公益电影放映队,继续从事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在半个多世纪里,他扎根基层,参与电影放映超过1.6万场次,累计受众超过百万人次。曾获“山东省新农村数字院线先进工作者”“山东好人”“中国好人”等荣誉。
“嘿哟……”都振明身体后仰,甩开臂膀,利落地将麻绳抛出,绳子从树干另一头自然垂下。顺好两边的麻绳后,都振明拿出幕布,抓住绳子,依次穿过幕布周边的孔洞,拉起绳子后,幕布缓缓展开。
在山东安丘市凌河街道小河口村文化广场上,村民李有臣早就搬着凳子,守候在此。“我40多年前就开始看老都放电影。”李有臣说,只要都振明来村里,他“一场不落”。
“今天我们为大家放映的是一部乡村喜剧片……”夜色渐深,伴随都振明的介绍,人群逐渐围拢过来。
今年69岁的都振明是土生土长的安丘人。1972年,他进入安丘电影公司(现安丘市电影发行放映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一名电影放映员,一干就是43年。退休后,热爱电影的他选择继续从事公益电影放映工作,让电影更好地走近乡亲。
结 缘
“他们对银幕的喜爱,我至今难以忘怀”
点击放映机屏幕上的按钮,银幕泛起光晕,电影正式开始,刚刚还在嬉笑打闹的孩子们逐渐安静,聚精会神地观看起来……都振明走到放映机后,拉出板凳,向记者讲述起他与电影的缘分。
时间拨回到1967年,都振明跟随父亲来到辽宁大连市。在那里,他观看了人生中第一部电影《英雄儿女》。“原来这就是电影,要是能天天看电影该多好。”初识电影的兴奋劲儿,他记忆犹新。
心底埋下的种子,在5年后开出花朵。1972年,安丘电影公司在全市范围内选拔放映员。得知这一消息,都振明第一时间报名参选。经过考核,17岁的都振明如愿成为一名放映员。“那时候,农村晚上的娱乐活动少,放映电影是村民们最期待的活动之一。”都振明说,“村民常常跑到村口迎接放映员,还帮着搬设备。”
讲起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放映,都振明的思绪回到1973年春节。在前往当时的担山镇担山村的前夜,安丘普降大雪,通行受阻,家人都劝都振明等雪变小后再出发,但都振明不愿“让村民心里落空”。于是,一大早他就背上放映机出发了,顶着风雪推着车,深一脚、浅一脚,早上出发,天黑才抵达村子。
等他到达村子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但不少村民守在村口等待着。“他们对银幕的喜爱,我至今难以忘怀。”天气寒冷,为了取暖,村民们紧紧挨在一起,搓着手、跺着脚,站着把电影看完了。放映结束,都振明暗自笃定:“干一行,咱就一辈子干下去。”
坚 持
“只要有人有需要,我就有责任坚持下去”
随着电影情节的推进,现场不时响起阵阵笑声。“能为群众带来欢乐,做什么都值得。”都振明说。
“最开始从事电影放映时,用的是16毫米胶片放映机,为减少观众等待时间,需要尽可能用最短的时间更换胶片。”都振明为了熟练掌握换胶片等技术,报名参加培训班,刻苦钻研练习,将换胶片的时间缩减到半分钟之内。
伴随都振明行走乡间的脚步,越来越多村民感受到光影的魅力。1976年,都振明来到当时的担山镇下洼村放映电影。观众中,9岁的丁建升看得尤为入迷。
放映结束后,丁建升跑到都振明跟前,好奇询问放映原理。后来,都振明每次来下洼村放映,丁建升都会第一个到广场等候。1986年,丁建升经过培训,应聘到安丘电影公司,成为都振明的同事。
长期在农村放映电影,都振明与村民的感情不只停留在那一方银幕上。2008年起,都振明与同事们开始在电影放映前为村民提供志愿服务,义务理发、打扫卫生,还帮着乡亲们将特色农产品带到城里销售。“做好电影放映工作,要与村民心连心,真正融入他们的生活。”
2015年,都振明退休,他没有选择离开,而是做起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只要有人有需要,我就有责任坚持下去。”都振明说。从事电影放映50余年,他的足迹遍布安丘市每个村庄,参与电影放映超过1.6万场次,受众超过百万人次。
科 普
“通过电影把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电影结束,人群逐渐散开,都振明开始收拾放映设备。“你看,咱这幕布一尘不染。”说话间,都振明将拆下的幕布卷成一团,塞进收纳袋,“只有保持细致踏实的工作态度才能服务好群众。”伴随着电影放映技术的发展,都振明手中的放映设备也换成了数字放映机,实现数字化的电影储存和播放,影像细节更为丰富细腻,提升了观看体验。
每次放映结束,都振明都会将放映机擦拭干净。每周,他都会用专业清洁工具对放映机和幕布进行保养,还会定期清理光路、更换灯泡,确保放映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
近几年,随着城市电影院线的发展,农村电影放映发生较大变化。“过去是‘看上电影’,现在是‘看好电影’。”在进行公益放映前,都振明会与同事们一起制作表格,列出影片清单,在上面写明剧情,征求村民意愿。过去,“我放什么你看什么”,现在,“观众喜欢看什么我们放什么”。
“我们还通过电影把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都振明说,通过放映科普影片推动村民增收致富,也是自己义务放映的重要目标。近年来,通过放映科教片,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技术越来越受村民欢迎。“我们提高科教片的放映量,传播农业种植技术、卫健知识,实打实帮助村民们解决问题。”安丘市电影发行放映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俊华介绍,去年,科普影片的放映量占公司义务电影放映总量的40%以上。
2018年,都振明到金冢子镇沙岭子村放映电影。放映结束后,村民马子让喊住了都振明。“你放过一些科教片,俺家大棚里的幼蚕总养不好,你这有养蚕的科普影片吗?”“有!今天我就把设备留在你这里,明天来给你们专门放映。”都振明立刻答应下来。第二天一早,他和同事走进马子让的养殖基地,为他放映了科教片《大棚养蚕新技术》。近几年,通过观看科教片等方式掌握专业的养殖技术后,马子让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收入也逐年增长。“村民观看影片后,能进一步了解科学技术,这便是我最大的成就感。”都振明说。
“在光影交织中,我们把不同的风景带到了广袤的农村。”回望50多年的电影放映生涯,都振明充实又富足。面对未来,他有着自己的期待,“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电影放映事业中,把更多好电影带到乡村。”
坚守一方幕布 服务乡村群众(编辑手记)
吴 凯
在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电影放映员都振明始终牢记“干一行,咱就一辈子干下去”的承诺,风雨无阻、行走乡间,把一部部优秀的电影作品送到村民面前,点亮着乡村的夜空。
对乡村群众来说,观看电影不只是难忘的相聚、美好的记忆,更是了解世界、学习知识的一扇窗、一道门。从将兴趣变为事业的丁建升,到通过科教片掌握专业技术的马子让,一批批观影者在都振明放映的影片中触摸时代、感受时代。
伴随着乡村文化娱乐活动日趋多元,都振明坚守的一方幕布已不再是乡亲们的唯一选项,但都振明依然选择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服务。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像都振明一样的人加入乡村建设的队伍,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8日 06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