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12:31:04 来源: sp20241127
“家园之声”2023年中国—东盟系列国际媒体采访团在印尼举行交流活动
中印青年人深入探讨如何加强未来交流合作
中国日报网11月26日电 22日,“家园之声”2023年中国—东盟系列国际媒体采访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布拉加街举办交流活动,活动期间,来自新华社、中国新闻社、安塔拉通讯社、印度尼西亚电视台、雅加达邮报、罗盘报等中国、印尼两国的记者,以及中国留学生、华人华侨自媒体畅所欲言,深入分享和探讨了未来媒体与青年该如何搭建两国交流合作的桥梁。
活动上,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公派巴查查兰大学(Universitas Padjadjaran,简称UNPAD)的留学生李天畅首先做了分享。在他看来,印尼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国家。在这个热带国度中有很多的文化瑰宝等待人们去发现。青年需要做的不仅仅是看到和理解这些文化瑰宝的美丽,更要把它们介绍给同胞们,因为真正的美的事物值得被看见。作为一个印尼语专业学生,在观察中印尼两国的文化互鉴和文化交流之后,也有了自己对于如何讲好中印尼友好交流的故事这一问题的心得。第一是记录的习惯以及分享的习惯。要产生友好的文化交流首先就是要多记录,多分享。每个人都要肩负起文化交流的任务,从小事做起,文化才能更好的走出去。再小,再细微,再不起眼的事情,只要它拥有文化交流的意义,就值得被更多人看到。第二点取其精华。精华是在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立场之上,一切真正符合美的事物。同样,在向印尼朋友们传播我们中国的文化时,也要尊重理解印尼朋友们的风俗习惯。最后一点,应该具备加工文化的创意与能力。印尼文化首先要变得有趣起来,才有可能被更多人看到。
印尼自媒体创作者林宜龙(Steven Howard)称,作为有机会在中国上学的人,他感到非常自豪和高兴。他说:“我在中国生活了将近8年,并有机会与中国伟大的艺术家合作,成为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文化桥梁。2年前,我开始了制作公司的业务,帮助中国公司制作本地内容并为印尼公司树立品牌。通过抖音,我也经常分享印尼文化,我希望我能成为两国的文化交流桥梁。”
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印度尼西亚语专业的大三学生叶真真针对如何加强中印两国青年交流合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叶真真于今年三月份通过印尼教育部奖学金面试,来到印尼国立巴查查兰大学进行留学交换。她认为学习对方国家的语言,促进语言交流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为未来的合作和交流打下人才基础。其次,青年人可以通过文化交换项目、学术交流和志愿服务活动来增进中印尼两国关系。此外,由于中国文化和印尼文化有着很高程度的交融,共同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庆祝两国的传统节日,可以通过文化体验增进两国人民的情感纽带。
在印尼从事自媒体工作的张雪飞称:“作为中印尼两国友好交往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青年肩负着时代的责任,有责任记录这段友谊,同时也应当承担起国际友好交流的重任,为中印尼友好交流添砖加瓦。同时,她鼓励更多的青年朋友加入到中印尼友好交流的行列中来,共同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后,中国媒体代表中国新闻社印尼分社李志全、 印尼媒体代表安塔拉通讯社记者Asri Mayang Sari,以及另一位自媒体华人代表林宜龙 (Steven Howard )分别从自己的角度分享了媒体在推动青年交流互鉴、华人自媒体在做好不同文化交流使者等方面的经验和想法,引起与会代表团共鸣。
此次交流活动促进了中印两国媒体、青年分享文化交流经验,鼓励了两国媒体、青年共建友谊的桥梁,积极宣扬中国—东盟文化往来方面的优势,为未来两国媒体、青年在共建“一带一路”时发挥无限潜力创造机遇。(中国日报网)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