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08:51:14 来源: sp20241124
中新网 上海8月16日电 (记者 张亨伟)空中俯瞰,涟涟河水汇入湖泊江海,天地间五彩斑斓,鸣声啾啾;结伴的麋鹿在矮草中嬉戏,在滩涂上奔跑——在上海崇明一片片独具特色的生态湿地上,随时都能感受到这块“自然馈赠之地”的生命活力。
航拍上海崇明湿地。(崇明区绿化市容局供图)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对于生态功能显著的湿地保护力度也在日益加强。
截至2022年年底,崇明湿地率达68.8%,已占上海全市湿地总面积一半以上。面对如此得天独厚的优质湿地资源,如何保护?近日,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一起去探秘这座生态宝地的“湿”意密码。
不久前,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等5处提名地扩展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也是上海首个世界自然遗产之地。
“崇明东滩是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生态敏感区,这里是中国规模最大、最为典型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之一,也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鸟儿需要在此停留觅食,储存足够能量后再飞往各自的目的地。”上海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其实,多年以前,东滩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一度受到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蔓延的影响。工作人员回忆说,互花米草发达的根系常常会把滩涂土壤“绑”成“铁板一块”,导致鸟类赖以生存的食源植物难以生存。2013年起,保护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在控制互花米草生长扩张的同时,修复鸟类栖息地功能,营造具有栖息地效应的生境岛屿56个,修复营造河漫滩优质生境近45万平方米。随着一系列生态修复项目实施、长江大保护举措落地,东滩的候鸟数量连年攀升。
与东滩湿地遥相呼应,西沙湿地也是鱼虾蟹和鸟类栖居“天堂”。作为上海目前唯一具有自然潮汐现象和成片滩涂林地的自然湿地,西沙湿地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特殊性和典型性。这里一年四季呈现出的不同色彩的水森林和茫茫芦苇荡,是游客眼中不可错过的美景,也是优化滩涂环境的“功臣”。
“生态环境好不好,动植物最有发言权。”崇明区绿化市容局林业一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比如,湿地里丰厚的生物多样性‘家底’,为大自然‘精灵’提供了重要的生存和栖息环境。”
据监测记录,目前崇明湿地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占全球种群数量1%以上的水鸟种数稳定在12种以上,鸟类种数增加到380余种;栖息有东方白鹳、黑鹳、白头鹤、白尾海雕、中华鲟、胭脂鱼、江豚等珍稀濒危物种;扬子鳄、獐、麋鹿等极小种群的恢复,取得一定效果。
据介绍,崇明湿地的主要保护形式有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水源地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这些系列举措的成效逐渐显现,得益于崇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结合湿地保护、绿化造林、长江禁渔等工作成效,崇明三岛整体生态基底持续提质。
面向未来,崇明将多方持续发力,不断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完)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