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08:12:33 来源: sp20241109
中新社 沈阳2月14日电 题:在沈阳故宫寻迹清宫“龙文化”
中新社 记者 刁海洋 禹瑞斋 韩宏
甲辰龙年春节期间,游客们在沈阳故宫里开启了一场“寻龙”之旅。在这座始建于1625年的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群内,院藏文物10万余件,许多建筑和文物上都有龙的“足迹”。
“沈阳故宫各类古建筑上的龙,从材质上来说,有琉璃、木雕、石雕等,其中大政殿木雕的‘金龙盘柱’比较有代表性。”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副主任张国斌向记者介绍说,作为沈阳故宫中营造时间最早的建筑之一,大政殿是举行新君即位、颁诏、元旦庆典、迎接大军凯旋、举行国宴等重大活动的地方,其造型和装饰吸收借鉴了汉、满、蒙、藏等多民族文化元素。
沈阳故宫大政殿木雕的“金龙盘柱”,明间两柱上各盘一条金龙,龙头相对,伸向梁枋上的火焰珠。 (沈阳故宫博物院 供图)大政殿明间两柱上各盘一条金龙,龙头相对,伸向梁枋上的火焰珠,谓“二龙戏珠”造型。据张国斌介绍,在古代宫殿建筑上,这种龙直接盘在柱子上的造型很少见。1747年,乾隆帝着人在沈阳故宫崇政殿安放的堂陛,其前方的柱子便是模仿了大政殿的“金龙盘柱”。
崇政殿是皇帝上朝理政的场所,作为东北地区最为常见的硬山式建筑,其屋脊、山墙、额枋、滴水等部位均以龙为饰,升龙(龙头在上方,呈升起动势)、降龙(龙头在下方,呈下降动势)兼具。崇政殿山墙四角的彩色琉璃墀头在清初建筑中极为罕见,墀头上雕有翔龙、麒麟和瑞草奇花。
崇政殿的抱头梁被雕成了一条龙的形象,外檐柱头装饰高浮雕龙头,龙尾一直延伸到殿内。 (沈阳故宫博物院 供图)龙形抱头梁也颇引人注目。张国斌称,不同于一般的方形横木,崇政殿的抱头梁被雕成了一条龙的形象,外檐柱头装饰高浮雕龙头,龙尾一直延伸到殿内。龙身鳞片青、绿退晕,边缘贴金,腹部红色退晕、边缘贴金,绿色龙鬃。从建筑外部看,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
据《说文解字》记载,“龙为鳞虫之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故带有龙纹纹饰的瓷器上多绘以云纹、海水纹等衬托,表示飞龙在天或潜龙在渊。
清康熙款黄釉锥把瓶。 (沈阳故宫博物院 供图)据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李晓丽介绍,龙纹在发展过程中经常和吉祥纹饰组合到一起。如清康熙款黄釉锥把瓶的口沿以下器身满饰锥拱纹饰,暗刻流云、火焰图案,瓶腹中部暗刻一龙一凤形象,相向而飞,寓意“龙凤呈祥”。腹下部近足处,有一圈海水纹饰。“这种暗刻纹龙凤、流云、海水图案,在康熙、雍正两朝较为盛行。”
“五爪龙是清宫里等级最高的纹饰。”据李晓丽介绍,乾隆朝官窑精品清乾隆款绿釉龙云纹盖罐上的行龙便是五爪龙。该罐体表面纹饰共分三个部分,肩部绘绿色八宝纹饰,其下为一圈绿色如意云头纹,罐腹主体纹饰为二龙赶珠纹,两条绿龙昂首阔步,身形矫健,穿梭、追逐于火焰、云海之中。
清乾隆款绿釉龙云纹盖罐。 (沈阳故宫博物院 供图)“在中国古代传说中,龙兴云作雨,变幻万千,无所不能。”张国斌说,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在众多文化符号中,龙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寄寓着人们风调雨顺、平安康泰的美好愿望。
“龙年来宫里看拥有龙元素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可以领略古人们的精湛技艺,沉浸式感受清宫中的龙文化。”游客胡香凝与不同的“龙”拍照打卡,她说,“今年来沈阳故宫里做‘龙的传人’,度过了不一样的春节”。(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