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思勉原创奖在上海揭晓

发布时间:2024-11-15 14:15:59 来源: sp20241115

   中新网 上海7月13日电(记者 陈静)记者13日获悉,第五届思勉原创奖在上海揭晓,第六届思勉原创奖启动。

第五届思勉原创奖在上海揭晓。(华东师范大学供图)

  北京大学中文系李零教授的《中国方术正考》、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尚君教授的《全唐诗补编》、中山大学中文系吴承学教授的《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赵园研究员的《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获第五届思勉原创奖;中山大学历史学系谢湜教授的《高乡与低乡:11-16世纪江南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徐英瑾教授的《心智、语言和机器——维特根斯坦哲学和人工智能科学的对话》获第五届思勉青年原创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程凯研究员的《革命的张力——“大革命”前后新文学知识分子的历史处境与思想探求(1924—1930)》获第五届思勉原创奖提名奖。

  据悉,2011年问世的思勉原创奖是华东师范大学为弘扬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的治学精神,鼓励文史哲领域产出更多原创性研究成果而设立的奖项。该奖以“原创”为引领,提出“观点新颖、见解独到、填补空白、载入史册”的获奖标准,创设以学术质量为导向,以程序公开为特征,以学术创新为目的的评价机制,2012年被列入教育部认可的人文社科类重要评奖项目。

  迄今,思勉原创奖已顺利组织五届,评选出获奖作品近30部。每一部作品都是学界公认的具有原创性的精品力作。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表示,思勉原创奖致力于传承学术传统,鼓励学术原创,推动文化创新,体现了吕思勉先生提出的“学问在空间,不在纸上”。作为人文社科研究重镇,追求自主原创是华东师范大学一直尊崇和传承至今的学术传统。思勉原创奖管理委员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表示,思勉原创奖的设立,旨在探索以学术评价机制的创新,激发和推动学术创新,激励更多学者潜心研究人文社科领域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产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学术影响的原创性精品力作。

  在“学术原创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论坛上,李零教授表示,释古是对已有材料做出一种解释,是静态被动的研究,而考古是一门综合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学问,要“动手动脚找材料”,通过调查研究来开拓新领域、发现新问题,对于做出新学问有更高的价值。陈尚君教授指出,从32年前出版的《全唐诗补编》到今年即将面世的1225卷《唐五代诗全编》,最重要的就是从前数码时代到后数码时代的变化。他表示:“我愿意跟着时代踉跄前行,每天都能获得新文献、解决新问题。”

  谢湜教授认为,原创的学术背后都有理论建构的雄心,要重视探索本领域的基本问题,否则就不足以构成真正的学术原创,更谈不上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历史田野就是要深入当时当地,由简单文本出发的研究,深入到由人出发的研究,从“群像”回归到“个体”。徐英瑾教授则强调,科学哲学研究相关的文理交叉研究非常具有必要性,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更加聚焦问题本身而非学科。(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