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儿童口吃,是因为家长语速太快吗?

发布时间:2024-10-30 20:28:24 来源: sp20241030

   中新网 北京1月25日电(张钰惠 邵萌)在首都儿科研究所(以下简称“首儿所”)儿童保健中心,有这样一个特色门诊——语言言语门诊,是国内率先开设并诊治儿童语言言语发育相关问题的专业门诊。

  儿童语言言语障碍有何表现、如何干预?儿童口吃如何治疗和训练?儿童语言干预应注意哪些时间点?首儿所保健科副主任医师王建红向中新健康介绍了语言言语门诊的情况,并解答了儿童语言言语障碍症状及诊疗的相关问题。

  儿童语言言语障碍有何表现?

  据首儿所介绍,语言和言语障碍是儿童期常见的发育障碍,可影响儿童将来的阅读、写作、学习和社交能力。

  语言发育迟缓、障碍主要表现为儿童的语言发展异常、语言理解或语言表达落后于同龄儿童语言水平;言语障碍是语言表达过程中清晰度、流畅度、可理解度的异常,主要包括语音障碍、嗓音障碍及流畅性障碍。

  “在临床工作中,孩子经常因‘说话说得不好’来就诊,但这种‘不好’需要分析具体情况。孩子说话的内容不好,表达比较简单,这种属于语言问题,而发音不清楚、不流畅,属于言语问题,需要针对不同问题具体评估。”王建红向中新健康介绍。

  王建红表示,儿童开口说话晚,对语言的理解、阅读和口语表达上的落后,发音不清、不流畅等问题,都是语言言语门诊诊疗的范畴。

  儿童语言言语障碍如何干预?

  王建红建议,对于发育中的孩子,如果家长对其语言言语发展情况拿不准,应到临床门诊进行评估及筛查,一旦发育异常及早干预。

  她谈到,针对语言发育正常的孩子,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一起仿读绘本,朗读、阅读后叙述故事或情节,来提升其语言能力。当然,一些孩子参加的适龄的主持人班、阅读班,也可一定程度上提升其语言表达或理解能力。

  她介绍,在门诊中因“发音不清”就诊的孩子,首先需要排除听力障碍、口腔畸形,同时评估孩子的语言发展历程,还要针对其语音问题进行测试,测试孩子是哪些语音说错了、错的形式是什么,并指导家长和孩子如何训练错误的语音。错误语音的训练通常从一个单音开始,到一个音节,再到字、词、句子。

  她还指出,特定性的语言、言语障碍是单独的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但对于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或其他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的儿童,语言言语障碍是其中一个表现,这不仅需要对儿童进行全面评估,也需要对其语言、认知、行为等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

  王建红表示,在语言言语门诊的诊疗中工作当中,不仅对儿童的症状进行干预治疗,对病因进行探究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对儿童进行全面评估和临床指导。

  据首儿所介绍,儿童语言-言语的发展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且病因错综复杂,涉及儿童保健科、耳鼻喉科、神经科、康复科等多个专业学科,规范化的诊治流程是为了寻找病因、明确诊断、合理指导干预。

  儿童口吃如何治疗和训练?

  王建红表示,针对儿童口吃,家长和孩子自身在生活中对口吃行为的监测是很重要的。通过监测,可了解孩子语言表达中是否存在卡顿、拖音、重复的情况及其出现的频次,是否伴随身体变化,例如表达不流畅时是否伴随挤眼睛、耸肩以及口、面部扭曲等,以此判断孩子的口吃程度。同时需要了解口吃持续的时间,通常上述症状持续半年以上,考虑存在口吃。

  她介绍,口吃的发生机制是非常复杂的,具体的干预方式也要结合儿童自身特点。如果是“真正的”口吃,即在词语之间出现停顿,或者在特定的发音之后出现卡顿,持续时间比较长,自我控制调整差,就需要进行言语训练;如果是发育性口吃,间断出现,持续时间短,并能自我调控,则需要家长多与孩子沟通互动,创造一个自然交流的状态,提高孩子的语用能力,让孩子了解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语言,增强提取词语的能力,生活中也需要家长多多描述,帮助孩子扩展词汇量。

  王建红强调,当孩子出现表达不流利的问题时,一些家长会批评孩子,或者让孩子重复不流利的话,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影响,从而造成他们对自己的不认可或者社交上的退缩。“家长应做好良好的示范,给孩子合理的引导,不要因为说话不流畅的问题批评孩子。”

  她还指出,如果家里只有一个小孩子,其他都是大人或年长的孩子,家人的语言能力、语速远高于小孩子,可能会造成“高需求”的语言环境。例如,家里人说话语速都比较快,而小孩子的语速没那么快,就会受到周围语言环境的影响,自动把语速加快,而小孩子对语言或语音的加工及提取能力相对不足,会造成口吃表现。“所以,评估口吃儿童家庭的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语言干预应注意哪些时间点?

  王建红指出,一些家长认为,孩子长大了都能说话,或认为“贵人语迟”,没有对语言问题早早进行评估和干预,如果孩子的语言问题持续存在,将对其将来的社交和学业产生影响。

  她强调,儿童语言发育的黄金时期是0-6岁,口语表达启动的最佳时期是0-3岁,应在发育早期,就对语言发育问题尽早发现、及早干预。

  她表示,在0-1岁前语言发展期,如果孩子出现了眼神交流、肢体交流或特定发声等非口语表达能力的落后,就需要干预,加强对孩子的眼神、肢体表达和口语刺激;在1岁之后的语言发展期,如果孩子到了1岁半还不能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到了2岁还不能说短语,词汇量非常少,就需要干预和纠正了。

  “在临床中,通常4岁前的语言发育问题会诊断为语言发育迟缓,到了4岁之后,如果孩子仍然存在语言发育问题,会诊断为语言障碍。但建议对于语言发育迟缓的筛查及干预要关口前移,尽早发现,及早干预,不要等到3岁多、到了4岁再来看是不是语言发育问题。”王建红表示。(完) 【编辑:陈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