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1 04:32:57 来源: sp20241101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如何更好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记者采访了4位全国人大代表。
——编 者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
加快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新型工业化之“新”,其重要体现就是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引擎,以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支撑,以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保障,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我们要扎实做好前瞻布局,依托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以一流学科为抓手,培养相关方向的人才,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和创新范式上持续发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向广度进军、向纵深发展、向交叉融合。要做好创新链与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坚持目标与问题导向,不断消除制约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体系性、制度性障碍。要发挥校企双方各自优势,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共建企业技术中心、产业研发实验室、中试和工程化基地,加快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技术高质量转移转化。要提升全民科学与人文素质,注重科学与技术、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全民创新,打造高品质工业化。
(本报记者 武少民 靳 博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莆田市委副书记、市长林旭阳: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我们要树牢系统观念,完善政策制度,加强人才保障,在研发端、生产端、销售端协同发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研发端,要注重搭建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倍增。要大力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对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形成科技成果使用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良性循环体系。
在生产端,要注重补链强链,推进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有关部门应支持帮助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通过开展装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工、工艺换智、管理换脑,实现降本增效。
在销售端,要注重品牌营销,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把握消费趋势,打造一批响当当的制造品牌、消费品牌、区域品牌。
(本报记者 王崟欣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夏泳:
发挥好企业主体作用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企业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绿色发展上持续发力。
要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凝聚产业创新合力。企业要主动强化自身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不仅要加快人才、经费、数据、技术等各类创新要素的培育和聚集,更要积极探索打造创新“试验田”,畅通创新成果转化路径。同时,要更加重视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建设,汇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更多的创新主体,紧扣产业发展趋势、面向具体生产场景开展技术攻关和应用创新,切实增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动力与活力。
要加强新技术应用推广,合力推进产业绿色发展。有关部门要充分应用政策工具,鼓励企业在健全监测评价体系、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加快工艺升级、推行绿色服务等生产经营环节上加大新技术应用,引导企业在减排降碳中取得更多成效。同时,企业需要主动开放合作,与信息通信、绿色环保、能源物流等领域加强跨界互动,合力加大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拓宽绿色转型发展路径。
(本报记者 刘新吾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南方电网贵州铜仁供电局500千伏松桃巡维中心副站长周敬余:
绿色电力为企业添力赋能
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要全面推动工业绿色发展。而工业绿色转型,离不开绿色能源建设。其中,电力是能源转型的重要方面,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领域。
当前,就全国而言,绿色智能电网助推工业绿色发展的目标、路径愈发清晰,技术措施也更加完善。通过深度挖掘海量电力数据,构建智慧用能用电平台,分析企业产污、治污设备用电数据,能有效引导企业优化用能,精准助力用能结构绿色调整,持续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优化升级,全面推动工业绿色发展。
就目前变电站运行情况来看,电力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大有可为。当下,许多变电站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践应用,打通数字虚拟模型与现实场景的关联通道,实现真实设备状态精准感知,设备运行精准运维,设备检修精确决策,故障位置精确研判,故障抢修精确处置,大幅减少电力传输过程中的消耗,可以保障全天候全时段绿电供应,为周边低碳工程项目建设奠定基础。
(本报记者 苏 滨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28日 08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