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思政课,用心浇灌青少年理想之花

发布时间:2024-11-24 11:34:52 来源: sp20241124

原标题:【光明论坛】上好思政课,用心浇灌青少年理想之花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5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各级各类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实践上守正创新、积极探索,为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

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集政治性、学理性、价值性、知识性于一体,贯穿大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始终。大学“主动牵小手”,联合小学、初高中合力打造思政一体化示范“金课”,能够让各级各类学校在一体化建设上更加积极和踊跃,思政课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信心底气也更足。如近年来,中国政法大学与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市第二中学共建青少年法治教育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基地,努力打通各学段资源壁垒,探索贯通大中小学、覆盖课堂内外、师生共同参与、各方资源共建共享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机制新路径,让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课,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取得的伟大成就,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理论和实践双轨并行的教育革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和需求层次,明确各学段相互衔接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学科融合研究,才能让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教育更契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让思政课学习融入青少年的成长日常。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华东师范大学等联合开展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奋进新征程——临港新片区主题大思政课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观摩”活动中,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各有不同: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建立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直观感受;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帮助学生树立人生发展目标;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理解实体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背后的价值旨归。构建全面育人新格局,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有利于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内涵式发展,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引导学生胸怀天下、坚定理想,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先进信息技术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融合,为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发展新路径新模式注入了澎湃动能。一方面,坚持“云—网—端”一体推进,将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数字资源和应用程序串珠成链,共建共享优质资源。例如,重庆南岸区打造“六个一百”育人新载体,并上线“掌新南岸”App,通过建立高校思政名师工作室、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金课库”、大中小学生思政课程社会“教室”、思政影片合集、思政丛书资源库等,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丰富数字资源。另一方面,推动教学场景创新,拓宽思政实践教学新路径。例如,宁夏通过加强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等19个“大思政课”基地数字化场馆建设,组织大中小学借助平台数字博物馆、数字科技馆,开展“重走长征路”等学习分享活动,为思政课建设注入了别样的活力。“云上大思政”协同育人格局的构建,为跨区域、跨领域、跨平台的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新机遇,牢牢抓住技术革命这一时代契机,结合当前思政教育的特点难点积极推动革新,加快推进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断拓展思政教育应用场景,让中小学与大学融会贯通,上好“行走的思政课”,实现思政教育效果最大化,以思政课浇灌青少年理想之花。

(作者:蒋娟芬,系嘉兴南湖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

(责编:李昉、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