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6 03:02:18 来源: sp20241126
七年间春节档前上映影片数量趋少 新京报采访院线方和观众代表 呼吁能有更多优质影片该档期入局加热电影市场
春节前的档期不应被浪费
自1月19日《临时劫案》上映,至2月10日大年初一,中间22天时间,暂时还没有一部有分量的新片定档。今年春节档前一个月的电影市场,观众已经面临“无新片可看”的局面。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若干家院线方以及一些观众,其中以北京某院线经理陈先生和影迷马先生的发言和建议很有代表性,他们都认为这个档期不应被浪费,希望有更多中小成本、有质量的影片能充分利用好这个时机上映,挖掘冷门档期的市场资源,使排片相对趋向均衡,吸引更多的观众进影院的同时也会提振业内信心。
春节前新片上映数量少逐渐成常态
截至1月30日,内地电影市场单日票房榜前三的电影分别是《年会不能停!》《临时劫案》和《金手指》,总票房分别为11.18亿、1.72亿和5.11亿,而这三部电影已经分别上映33天、12天、32天。
自1月19日《临时劫案》上映之后,内地市场近两周没有一部有分量的电影上映,并且在距离春节档前的一周内,基本也不会有新片上映。这也就意味着,春节档前的三周内,内地电影市场出现了空档,院线排片基本靠“老片”支撑,观众没有新片可看。有网友评论,《年会不能停!》票房能够破10亿,除了影片质量过硬(豆瓣8.2分)之外,同档期内几乎没有竞争对手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2020年春节前,当时内地电影市场票房榜前三位置基本被《宠爱》《叶问4》《误杀》三部电影占据,而三部影片在春节前分别上映了24天、35天、42天,超长的放映时间也将《叶问4》《误杀》两部影片推向10亿票房俱乐部。
记者梳理了2018年-2024年,这7年间春节档前1个月内地院线上映的重点影片,发现2018年和2019年无论是影片上映数量,还是电影票房成绩,数据还都不错。2018年的《马戏之王》和《南极之恋》,在距离春节档前两周才上映,但最终却分别拿下1.01亿和2.34亿票房,实属不易。2019年的《死侍2》在距离春节档前10天上映,更是砍下2.86亿票房。而近几年春节档前1个月内地院线新片数量明显减少,最后两周基本不会有新片上映。
今年春节档前1个月,主要有《动物园里有什么》《养蜂人》《大雨》《临时劫案》4部新片上映,只有《临时劫案》票房破亿,目前收获1.72亿票房。其实,在这期间也有一些影片上映,只不过电影体量或质量堪忧,并没有在市场激起太大水花。比如,1月20日上映的《花千骨》,改编自同名电视剧,但上映后票房惨淡,只收获600多万,口碑也遭遇大面积差评,豆瓣评分仅3.3分。对此,导演还在社交平台录制视频向投资方道歉。1月26日,内地还引进了一部泰国电影《世界欠我一个你》,更是无人问津,票房仅41.4万。
与春节档前无新片定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影片纷纷将档期定在春节后。目前已经官宣定档的有2月下半旬上映的《阿盖尔:神秘特工》《还是觉得你最好2》,3月份上映的《沙丘2》《周处除三害》《蜘蛛夫人:超感觉醒》《戏杀》《被我弄丢的你》《孔秀》《灿烂的她》《功夫熊猫4》《坠落的审判》《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等,以及将要重映的《奥本海默》《沙丘》。
为什么春节前无片可放?因为有“档期依赖症”
影院经理代表陈先生在新京报采访中表示,春节前内地市场无片可放的尴尬局面,自从春节档这个档期热起来之后就有了,很多片子基本都会避开春节前这段时间。因为体量大的片子在院线的上映周期有一个月时间,春节档来临,竞争激烈的春节档基本不会给“老片”任何机会,所以春节前两周甚至一周上映的新片,在大年初一就会被“腰斩”,院线窗口期缩短。
作为内地电影市场全年最大的档期,春节档的地位毋庸置疑。2023年全年票房549.27亿,春节档票房67.65亿,7天的票房成绩就占全年总票房的12%。陈经理说,无论是片方、影院还是观众,都对春节档有严重的“档期依赖症”,片方将重要影片押在全年最重要的档期上,投放大量宣发资金,就是想要博一把票房;影院为迎接春节档提前做好各种物料准备,努力服务好观众,争取最大票房收入;观众在春节档前捂紧口袋,准备将钱花在刀刃上。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片方不愿意将电影放在春节档前几周上映,以至于影院内无新片放映,观众无片可看,更不愿走进影院消费。
影迷代表马先生告诉新京报,自己平均一个月进一次影院,上次还是元旦的时候去看的《年会不能停!》,现在已经一个月没进影院,“没有自己感兴趣的片子,并且没有新片,可供选择的片子太少了”。同时还有一些观众表示,春节前工作会比较忙,没有时间去影院,还有一些人情往来,准备年货,这段时间的花费比较高,不太想将钱花在看电影上。
在陈经理看来,这种对重要档期的依赖,会对观众的消费习惯产生误导,观众会养成平时不爱看电影,只在重要档期消费的习惯,这就会导致电影市场出现两极化现象,重要档期比如春节档、国庆档影院爆满,但平时非重要档期市场冷清,影院门可罗雀,这对于整个电影市场是有伤害的,特别是一些中小成本电影的生存会更加艰难。
对于片方来说,若是想让中小成本电影进入一些热门档期,没有明星、资源、预算,根本拿不到排片,发行压力增大。而如果在冷门档期放映的话,担心整个市场太冷,没有太多观众进影院支持。于是就形成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头部影片竞争力大,票房越来越高,而一些中小成本,特别是一些文艺片,在市场上就越来越难以存活。电影市场还是要讲究档期的均衡发展,既要有大片的空间,也要有小片的生存空间。
要充分挖掘冷门档期市场资源
春节档虽然重要,但春节档前一个月的档期同样重要,不应该被浪费。如何将春节档前的档期好好利用起来,挖掘冷门档期的市场资源,使档期趋向均衡,这才是电影市场比较健康的发展态势。
影迷马先生说,春节前这段时间,正值学生放寒假,有的片方可以将一些动画电影放在这个档期。目前,今年春节档已经有3部动画电影定档,与《熊出没·逆转时空》相比,另外两部《八戒之天蓬下界》和《黄貔:天降财神猫》很可能排片会大受挤压,拿不到理想的票房,但如果将它们放在春节档前几周上映,因为没有竞争对手,或许能够博得更多票房。
另外,春节档前这段时间,也是一些文艺片、批片上映的好时机。陈经理说,热门档期竞争激烈,小体量片子很难拿到好的排片,大多是“一日游”,有的甚至不给排片,但如果将这些口碑不错的文艺片、批片放在非热门档期,凭借口碑发酵,可能会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2019年和2021年春节前上映的纪录片《四个春天》和《武汉日夜》分别收获票房1147万和2430万。2019年1月18日上映的两部日本批片《我想吃掉你的胰脏》《钢铁飞龙之奥特曼崛起》,分别拿下2390万和4465万票房,可见这个冷门档期仍有潜力可挖。
针对春节前档期的片荒问题,影评人沙丹最近在社交平台发文:其实新片在这个档期踟蹰不前,完全可以理解,可以建议多配合发点经典影片嘛!比如随便设想一下,趁着王家卫《繁花》全民讨论的热度,把《阿飞正传》《花样年华》4K修复版复映一下不是挺好?
对于经典影片复映的这种设想,陈经理表示片方完全可以操作。片方可以联系一些经典影片的版权,价格不会太高,在内地非重要档期上映,或许可以有个好的票房成绩。因为经典影片在口碑上有保证,对于观众来说也比较有知名度,省去了一部分宣发费用。2020年1月3日,在春节档前三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美丽人生》在内地复映,拿下5978万票房,这个成绩对于一部复映片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
在影迷马先生看来,电影集中于热门档期上映,或许是一种资源浪费。因为热门档期的电影票价更高,毕竟观众只会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两部影片观看,观影频次会降低。2023年内地市场平均票价42.2元,而2023年春节档平均票价52.3元,足足高了10元。
陈经理表示,要从根本上解决片方和观众的“档期依赖症”,就要让那些真正有竞争力的大片敢于入局冷门档期,用热门电影的资源去带动冷门档期的消费,让市场整体先暖和起来。在陈经理看来,一些片方要敢于做市场的先行兵,勇于为市场闯出一条路来。“一些重量级影片不要都挤在那几个大的档期,有大明星、大导演、大场面,就想去春节档,这种发行思路都成套路了。片方在档期选择上,还是过于谨慎了,要有创新才行”。陈经理觉得,档期只是一种营销手段,电影最重要的还是内容和质量,只要影片质量过硬,不管放在哪个档期,都有机会让口碑转化为票房,取得不俗的成绩。与其在热门档期争得头破血流,不如在普通档期里,为观众呈现出更多不同题材、多元类型的影片,这才是一个健康的电影市场环境。(新京报记者 滕朝)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