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0 03:54:20 来源: sp20241110
孩子们在农家书屋里阅读。 三予书院供图
“做梦都没想到,我这双满是老茧干惯了农活的手,有一天还能弹上古筝……”年逾五旬的叶阿姨满脸笑意。
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洞桥镇三溪村,有这样一处农家书屋——三予书院。古筝声声与山间流水共鸣,书香缕缕与枫涛松韵相伴。拨弦奏乐间,书香与乐韵相互交织,构成一幅唯美的乡村画卷。
三予书院自开设暑期公益音乐课以来,便成为三溪村阿姨们茶余饭后的“音乐角”。在田间地头忙活了一天,她们放下手中的农具,搁下家中的锅碗瓢盆,换上鲜艳的连衣裙,相伴来到三予书院学习古筝。戴上轻盈的义甲,她们从最基础的简谱学起,几节课下来,动人的旋律在指尖流淌,婉转的乐声在山林间回荡。
今年4月,三予书院正式成立。书院毗邻三溪口“富春十景”之一的枫林咽泉。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三溪村溯溪而上,在半山腰上偶遇一口神奇的间歇泉,泉水时来时止,浅而复溢,循环无穷。乾隆用宝剑在泉边石上刻下“谒水灵官”四个字。“在各级政府、三溪村委和文化主管部门的扶持与帮助下,三予书院围绕枫林咽泉及周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积淀,在山水之间创设情境,打造集学习交流、阅读分享、公益课堂、艺术沙龙等为一体的新型阅读文艺空间。”洞桥镇镇长蒋鹏燕介绍。
走进三予书院,从粉壁黛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可以寻得三溪村古建筑的风格。步入书院,国画《三溪口》映入眼帘,此画复原了三溪村上世纪70年代的村貌。画中,徽式建筑的马头墙错落有致,溪流潺潺穿村而过。“这是书院的一个打卡点,三予书院希望为漂泊在外的三溪村游子们提供一个溯源乡土记忆的根据地。每当游子归乡,看到这幅画会勾起陈年往事,乡愁可望。”三予书院主理人余丽波介绍。上世纪70年代由于修筑岩石岭水库,不少村民外迁。而今,随着书院落成,外迁游子闻讯归乡,见此画恍若重归旧时故里。
余丽波是土生土长的三溪村人,是一名音乐教师。作为村里的乡贤,她牵头与村委共同创立了三予书院。从2018年起萌生设立书院的初步构想,历经精心筹备与施工建设、开院运营,余丽波将对家乡山水人文的深情化作书院的一砖一瓦、一书一画,以实际行动回馈养育她的热土。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三予书院能够融合并彰显周边山水的灵韵,音乐无疑是画龙点睛的一笔。”余丽波说。书院内琴声不辍,前来歇脚的游客和村民在摆放钢琴和古筝的区域,时不时即兴演奏一曲,为书院增添一份雅兴。
“三予书院不仅承担着村集体书屋的功能,同时也是外来游客的中转站,是村里新的文化地标。”三溪村党委副书记章月琴表示。三予书院为远道而来的宾客提供了品味文化、休憩身心的优雅场所,也使三溪村丰厚的山水人文底蕴有了新的落脚处。
三予书院现有藏书4000余册,涵盖农业科技、信息技术、文学艺术各种类别,其中还有本土作家的作品以及三大柜子的“小人书”(连环画)。“这些‘小人书’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古董’,我把自己的珍藏捐赠给书院,希望现在的孩子通过书籍了解我们这代人的童年。”余丽波表示。“小人书”是村里孩子的“独宠”,拿起一本“小人书”,孩子们可以在书院里坐一下午。
近期,三予书院正式成为富阳区图书馆的馆外流通点,三予书院的大部分图书与杭州的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为村民提供家门口的公共阅读服务。三予书院还举办了捐书赠书、音乐沙龙等系列活动,成为村民的精神文化补给站。
据悉,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农家书屋58万余家,覆盖了全国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累计配送图书超过12亿册,为农村地区群众提供了在家门口的阅读服务。“农家书屋+”融合服务模式将阅读活动与音乐艺术、文明实践、农技交流等相结合,越来越丰富的活动形式,不断推动农家书屋建设“接地气”“聚人气”“冒热气”,引导更多村民群众走进书屋,让乡村文化振兴之路书香四溢。
(责编:郝孟佳、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