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23:14:38 来源: sp20241109
6月14日,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5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前5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14万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9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8万亿元。截至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1.85万亿元,同比增长7%;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1.93万亿元,同比增长8.4%。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伴随经济更为轻型化,金融监管部门将引导信用扩张模式从“高增速”向“高质量”转变,信贷增长要从外延式扩张到内涵式发展。
5月贷款新增近万亿
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末,我国本外币贷款余额253.31万亿元,同比增长8.9%。5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48.73万亿元,同比增长9.3%。
前5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14万亿元。综合人民银行此前发布的数据,前4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19万亿元,由此计算5月新增信贷9500亿元,同比少增4100亿元,环比多增2200亿元。
具体到5月单月的各部门表现上,5月住户贷款增加757亿元,同比减少2915亿元,环比多增5923亿元。
相较于住户贷款,对公贷款相对稳定,企业中长贷仍为重要拉动力量。数据显示,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7400亿元,同比少增1158亿元,环比少增12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0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000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572亿元,同比分别变动-1550亿元、-2698亿元、3152亿元,环比分别变动2900亿元、900亿元、-4809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在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缺乏足够需求储备、虚增存款现象缓解的背景下,5月贷款新增依然接近万亿元水平并不算少。“地方化债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对5月贷款也有下拉作用,如果将这部分因素还原后,当月新增贷款实际上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进一步补充道,持续规范手工补息和资金空转下,部分企业过去“存贷双增、低贷高存、虚增套利”的模式难以为继,导致对公贷款扩张有所放缓。
针对住户贷款表现,温彬分析指出,“五一”假期带动服务业需求较好释放,继续保持较快恢复态势,对居民短贷有所支撑。中长贷方面,5月新一轮楼市政策力度加大,对改善新房销售、消化存量房产、稳定房地产投资具有积极作用,但增量、存量按揭的利差明显走阔,早偿压力再度抬头,导致5月按揭净增仍不乐观。
新增社融强于季节性
5月新增社融实现了规模与增速的环比双增,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初步统计,2024年前5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52万亿元。
北京商报记者根据人民银行数据统计发现,5月单月新增社融2.07万亿元,同比多增5092亿元,环比大幅多增2.14万亿元。截至5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1.93万亿元,同比增长8.4%,相较4月末小幅回升0.1个百分点,但较上年同期9.5%仍有明显差距。
究其原因,温彬指出,同比来看,政府债和企业债融资为主要拉动因素;环比来看,政府债融资、表内信贷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形成主要推动。
“近期企业和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加快,对社融增速形成稳定支撑,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财政政策正加快落地,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不断优化。后续,伴随专项债继续放量提速、超长期特别国债延续发行、表内贷款投放企稳,年内社融增速或呈现先升后降的震荡走势。”温彬表示。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5月新增社融同比多增,强于季节性,主要是政府债券融资反弹,抵消了银行贷款增幅放缓影响,也反映出国内实体经济整体融资需求平稳增长,经济扩张动能增强。但也要看到社融结构反映出民间融资需求整体偏弱,居民消费融资意愿偏谨慎,尤其是房地产等部门拖累较为明显。
在周茂华看来,在宏观政策支持下,消费和投资逐步恢复活力,房地产企稳复苏,有利于实体融资平稳增长。同时,按照政府债券发行计划,下半年政府债券发行有望提速,社融整体有望平稳增长。
信贷增长将转向内涵式发展
货币供应方面,数据显示,5月末,M2余额301.85万亿元,同比增长7%。狭义货币(M1)余额64.68万亿元,同比下降4.2%。流通中货币(M0)余额11.71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前5个月净投放现金3618亿元。
M1、M2增速双双延续了4月的回落走势,M1增速更是再破新低,货币派生仍承压。2024年4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7.2%,M1则是同比下降1.4%。
温彬指出,年初以来债市走牛提振理财等资管产品收益率,银行存款加快向理财等分流;监管部门加大对资金空转套利、银行手工补息等行为的规范,挤出部分虚增的存贷款水分;此外,优化金融业增加值核算,个别地方政府通过扩张存贷款提高金融增加值的动力也明显减弱。
“随着协定、通知等对公‘类活期’存款付息率出现明显下行,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虚增部分正逐步压降,这一过程也对M1增长形成较大扰动。而部分资金从存款分流到理财后,虽不再纳入M2统计,但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没有出现根本性改变,且当前‘挤水分’的效应也使得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更实、效率更高。”温彬解释道。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直言,在存款产品“挤水分”以及财富管理方式多元化的背景下,未来货币供应增速很难快速回升,人民银行近期大力治理“资金空转”问题,也将约束部分贷款投放,减缓存款派生。对于债市而言,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增长动能转换的阶段,资产荒或仍将延续,债券市场配置需求仍在,利率仍有下行空间。
谈及下一阶段金融市场表现,温彬预计,后续,伴随货币政策适时加力、财政政策效果释放,以及房地产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支撑大宗消费,需求端有望逐步好转,信贷增量相应加大。在低利率环境和稳地产、促消费等政策组合拉动下,居民消费和信贷倾向或延续平稳修复态势,但力度和可持续性仍主要受就业、收入等长期变量影响。
温彬表示,从更长视角看,伴随经济更为轻型化,信贷需求有所转弱,监管将着力引导信用扩张模式从“高增速”向“高质量”转变,信贷增长要从外延式扩张到内涵式发展。金融机构需积极谋变,挖潜有效需求,围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支持,提供对新动能领域的助力。同时,在着力盘活存量资源、提升资金运行效率、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的过程中,信贷总量和增速也会较前期有所回落,进而使得信贷质效与高质量发展相适配、融资结构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相适配。
北京商报记者 廖蒙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