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艺术家贝纳·维内:艺术的存在是为了质疑

发布时间:2024-12-21 17:11:24 来源: sp20241221

   中新社 北京10月27日电 题:83岁艺术家贝纳·维内:艺术的存在是为了质疑

   中新社 记者 应妮

  一头银发,高大、精神矍铄。这是83岁的法国艺术家贝纳·维内给人的第一印象。

  作为法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观念艺术家之一,贝纳·维内首次在中国举办大型回顾展。 作为2024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文化旅游年和第18届“中法文化之春”的重要文化项目,这个在中国首次举办的展览,也是其在全球范围内最大规模的个人回顾展。

  在凤凰中心超过一万平方米的展览空间中,观众可以看到艺术家以表演、绘画、雕塑、摄影、声音、电影等多种媒介创作的近180件作品。

10月25日,法国艺术家贝纳·维内在展览开幕式上的行为表演《钢条与手势的图像记忆》现场。 (凤凰艺术 供图)

  面对一个煤堆,或者布满黑色沥青的硬纸板,或者恣意的线条,观众也许有点看不懂?或许,看不懂就对了。这次展览的名字是“超越观念与物质”,因为在贝纳·维内看来,制作一些已经被艺术界接受或理解的东西是无聊的。

  贝纳·维内出生在法国南部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位教师兼化学家。14岁时他听了一场关于印象派艺术家的讲座,由此认定艺术不只是在屋里画一幅画、做一个雕塑,而是要在艺术之上做一些超越性的东西。“我不喜欢创作那些看起来像别人画作的作品。”

  20岁时,他从垃圾堆中捡来褶皱、凹凸不平的废弃纸板,抄起一桶工业油漆直接向纸板泼去,不用笔,而是依靠重力牵引油漆向下流动,他开创性地使用工业油漆在废弃纸板上实现“重力绘画”,这一创作一举击破了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在当时世界艺坛的统治力。

  这样的创作缘于他曾在军中服役,并被派往阿尔及利亚战场。一次偶然机会,他在一个废弃采石场改造的垃圾场中看到一条高9米、宽3米的沥青从卡车中流出,如同黏稠的黑色瀑布向下倾泻。这一场景激发了贝纳·维内对黑色、废弃、死亡等话题的关注。展览现场就有该系列的代表作品《废物》(1961),这种利用重力和偶然性进行绘画的方法,对绘画实践本身和所有传统观念提出了质疑。

  随后他创作了《黑镜》,表达出意识和身体之间的紧密关系。接着又创作了《管》,废弃的硬纸管在艺术世界中被注入了新生命。即便是在六十多年后的今天,观众仍然可以透过展厅里的作品感受到那些日常材料流露出的生命韧性。

  1963年,他创作了第一件没有特定形状的雕塑作品《煤堆》。此后他继续在雕塑、“数学绘画”、行为表演、新媒体艺术中引入“时间”“过程”概念,推动了未来艺术中的“非物质化”倾向。近年来,他以“不确定的线”等为概念创作的一系列大型雕塑受到全球公共艺术界追捧,被誉为世界观念艺术的先驱。

  “艺术家要思考艺术的本质。”他强调,“艺术的存在是为了质疑,是为了成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知识领域。这是艺术保持活力的唯一方式。它必须不断发展,就像科学一样”。

  对于自己的这次展览,他一再表示荣幸。“语言很难交流,但艺术是一种非常国际化的语言,它是最简单的交流方式。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在中法两国的交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作为展览的中方策展人,凤凰艺术总编辑肖戈表示,贝纳·维内是一位不断挑战边界的艺术家,尽管他的作品在绘画、雕塑、行为等多种艺术形式之间游走,但始终不变的是这位艺术家对材料和观念的深入探索。维内的作品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为共同的历史和未来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

  在刚刚结束的法国巴黎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一座耸立于巴黎奥林匹克水上运动中心的巨型雕塑吸引着很多观众的目光,这正是贝纳·维内受委任为纪念2024年巴黎奥运会创作的雕塑《聚合:54.5°弧×14》。不久之后,同款雕塑也将永久落户北京,作为他对中法建交60周年的致敬,“弧线在空中交织,形成一种开放而无限的连接,象征着不同文化与思想的交流共鸣。”(完)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