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22:11:26 来源: sp20241230
中新网 呼和浩特10月11日电 题:沙漠里的铁路运维工:点点星光伴我护“天路”
作者 张玮 魏娜
“6年,是戈壁沙漠上的点点星光伴我护‘天路’。”临策铁路运维工刘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风沙吹皴了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眼神里透着坚定。
10月9日,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中铁六局呼和公司运营维管中心临策维管段苏宏图车间工班长刘军,作为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参会。
图为参加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刘军。刘军供图刘军口中的“天路”是指临策铁路,穿越了乌兰布和、亚马雷克、巴丹吉林三大沙漠,以及400公里无人区,东起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西至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的中蒙边境策克口岸(对接蒙古国那林苏海特煤田),是拉动内蒙古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腾飞线”和连接内蒙古西部民族地区的“生命线”。
刘军说,这条铁路结束了内蒙古西部广阔沙漠地区没有铁路的历史,是阿拉善盟民众眼中的“天路”。
“它承担着煤炭矿产运输任务,意义重大。”让刘军特别自豪的是,他是这条铁路线的专职保姆,负责它的维护保养,确保线路运营安全与健康。
图为工作中的刘军。刘军供图回想起6年前,刘军告诉记者,刚来到这里,放眼望去只有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吃、住、行都成问题,更别提工作有多困难了。”
凌晨2点多,星光点点,轨道车启动,各项机具准备就位,刘军便要赶往作业点进行巡线检查……这是刘军的工作常态,“每天要走10多公里,日均2万余步,稳稳地只多不少。”
“跪在枕木间、趴在铁轨上,用道尺测量、用肉眼观察,通过铁轨水平、高度、轨距等数值,精准地为铁路把脉。”介绍起自己的工作内容,刘军阐释得头头是道,“必须要将线路轨距、水平等误差控制在正负1毫米以内,这样才能让轨道更平、更直,火车运行才能更稳更安全。”
图为进行铁路维护的刘军。刘军供图今年53岁的刘军当兵出身,办事儿干脆利落。他告诉记者,之前他并没有接触过类似工作,也没什么经验。“边干边学呗,不仅自己要干,我还负责维管技术施教。”
“回炉再造”、抓紧学习……刘军从包里掏出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数据和图解。
图为刘军进行铁路维管教学。刘军供图合上笔记本,刘军不好意思地一笑:“现在好了,经过不断学习摸索,咱们临策铁路不仅运营安全,且线路检测优良率、合格率均达到了100%。”
刘军告诉记者,临策铁路沿线80%的地段属于极度干旱区和沙漠边缘地带,沙害影响区段有456公里,占线路总长度的65%。通常大风一刮就是三两天,5米之内看不见人,2个人走路必须手拉手才得以前行。
风沙危害是临策铁路面临的最大安全问题,刘军清晰地记得,2020年3月27日,一场沙尘暴来袭,临策铁路风沙埋道2公里,严重影响客货列车的行车安全。
“接到险情通知后,我们立即组织工班驱车赶往现场,此时的线路中间早已布满黄沙,有的钢轨已经全部被黄沙吞没。”随即,大家抡起铁锹拼命地往道外铲沙,一刻不敢停歇,“黄沙不停地往我们嘴里、鼻、耳里灌,掺杂着碎石打在脸上那叫一个疼,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直到险情结束。”
经过几年的精检细修,如今,临策铁路管段线路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刘军自豪地说,现在,有时检查三五公里都很难找到病害,有些限速地段取消了,有些正常行驶的路段提速了,临策铁路运量也从开通时的每天4对,迅速增加到了现在的7对。
苍茫戈壁沙漠间,轨道通向的是幸福的远方。在刘军心里,守护,是亲眼所见“中国速度”和每趟列车的安全使达。(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