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17:09:36 来源: sp20241122
工人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湖智慧农业园数字化工厂内修剪植物。 汤德宏摄(人民图片)
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定潭村黄山贡菊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工作人员通过虫情测报分析设备查看病虫害情况。 新华社记者 曹 力摄
在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丽铭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里,有16个大小统一的长方形塘口,这是当地推动青虾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试验田”。这里与传统虾塘有啥不一样?路边竖着气象监测设备,水下埋设了传感器,投饵用上了无人机……
近年来,乡村数字化应用场景持续涌现,为乡村振兴插上了“数字翅膀”。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探索不同区域条件下数字乡村发展路径和方法,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数字农业更“智慧”
“你看,我在手机上就能看到监测的数据,水上有气压、温湿度等环境数据,水下有溶氧值、PH值等。”丽铭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有志说,青虾生活得怎么样,不再需要工人去一个个塘口用肉眼看,“在这里,养殖青虾可以靠手机。”
赵有志十几年前就开始养殖青虾,他知道青虾对水体的溶氧要求很高。以前,增氧机什么时候开、要开多久,他都是凭经验来,一旦判断、操作失误,容易造成损失。现在,若溶氧值低于一定阈值,增氧机就会自动打开,减少了青虾的死亡率。
2020年9月,南京市浦口区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在先行探索中,浦口紧扣“都市近郊型数字乡村”发展定位,协同推进数字产业、数字治理、数字服务,全面赋能乡村振兴。
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永宁青虾为试点农产品,浦口区在丽铭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产业链全环节的数字化赋能,实现养殖环境在线监测、水体溶氧实时调控、养殖饲料精细投喂和运输过程全程规划监督,精准汇集和监测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数据,构建青虾透明供应体系。例如,在加工仓储环节,配备有室内温湿度监测传感器和视频监控设备,实现室内环境实时在线感知;在流通端,冷链物流车也进行了智能升级,车载温湿度一体记录仪对环境实时感知,轨迹动态信息实时上传。
数字农业带来的信息感知、精准决策、智能控制等功能,让青虾养殖从“看一看”“捞一捞”的经验型养殖,走向了现代化养殖,不仅节省人工,还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效益稳步提升。“这些智慧化设备为青虾保持稳定的生长环境,我们就有底气加大投入、增加养殖密度。”赵有志说,“现在养出来的青虾个头大、品质好,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智慧农业依靠数字育种、智能农机设备、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全流程精准操控,稳步向数字化、标准化、规模化转型,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夯实基础。浦口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数字化改革,区内农业实现了“两节省一增加”,即养殖人工成本节省15%以上,仓储加工物流配送成本节省20%以上,养殖收益增加15%以上。
新业态带来好生意
“小伙伴们,快来围观一下我家那些自由漫步的‘走地鸡’。”
“瞅瞅这只,正宗的五黑鸡哦,营养价值很高!”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凤镇杉木坝村罗家山组,村民周明金把直播间搬到了树林里,给观众现场直播土鸡的生活环境。生动的解说,吸引不少用户在线下单。
一年前,周明金对于直播带货还一窍不通。短视频怎么拍、账号怎么运营、怎么引流带货……他都不懂。2023年,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周明金参加了网络直播培训,学习直播带货专业技能。慢慢地,凭借自家养殖的优质鸡和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记录,周明金在线上与顾客建立起信任,他的直播间越来越热闹。
“现在,我每个月能收到3万元左右的订单。”周明金成了村里的“网红”,“网络直播让我找到了新的致富路。”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为广阔乡村搭建了农产品流通新平台,也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农民数字技能的提升,是数字乡村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各地开展的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电子商务专题培训等,提高农民获取信息、网络营销、在线办理业务的能力,有利于推动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字乡村建设。像周明金这样的乡村主播,不仅为土特产开拓了销路,也通过手机将乡村的秀美景色展现出来,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通知》提出,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和“数商兴农”,推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各环节数字化转型。构建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依托互联网的农文旅新业态新模式。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的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数字茶园的建设大大提升了茶叶品质,茶旅融合发展则给当地经济带来新的活力。
茶园里,游客漫步茶园感受春色,体验采茶的乐趣;制茶区,大家体验杀青、揉捻等制茶流程……从“卖茶叶”升级到“卖风景”,在数字化之路上,纳溪区持续探索创新,按照“以茶促旅、以旅兴茶、茶旅融合”理念,推进茶园景区化建设,探索“茶园+研学实践”“茶+酒”等融合模式,推动茶旅深度融合发展。
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数字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凸显。纳溪区白节镇皇观村农家乐老板熊加金说:“今年2月以来,每天都有几桌游客在我这里就餐,节假日更是爆满。他们离开时,还要买点竹笋、土鸡土鸭等农副产品。”
乡村治理有了帮手
“有了数字乡村平台,我可以随时随地关注家里老人的情况,在外工作放心多了。”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湾滩河镇翠微村村民李萍长期在县城生活,村里建设数字乡村后,她第一时间在老家安装了智能摄像头,并通过手机接入平台,查看家里的情况、与父亲通话。数字乡村平台成了她和家人亲情沟通的新渠道。
“互联网+”、大数据、5G、AI识别等新技术在提高乡村治理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进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打造一批集约、高效、精准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
2021年,翠微村依托中国联通网络和技术支持,建成数字乡村平台,以智慧大屏+视频监控+语音播报为载体,集成了组织管理、民生服务、电子商务等29个功能模块,推动乡村治理向着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翠微村党支部书记介绍,通过数字乡村平台的智慧大屏,可以清楚地了解村务、党建、治安等信息,促进无纸化办公,乡村治理有了好帮手。例如,看到谁家院坝有垃圾,村委就能及时提醒进行清理、打扫卫生,非常方便。
近年来,以电视屏和手机屏为终端,越来越多地方搭建起数字乡村平台,实现了服务和信息精准下发到户,教育、医疗、农技等优质资源下沉到村,让村民“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提升了基层治理效率。
《通知》明确,到2026年底,试点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乡村信息化发展基础更加夯实,城乡“数字鸿沟”加快弥合,涉农数据资源实现共享互通,乡村数字化应用场景持续涌现,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作用凸显,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殷浩栋看来,数字乡村建设旨在推进农业农村向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帮助农民掌握信息技能,使数字技术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实现上述目标还需要持续夯实数字基础设施,优化和拓展应用场景,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各领域深度融合。
(责编:梁秋坪、薄晨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