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09:16:59 来源: sp20241125
中新社 云南红河12月14日电 题:中越边境见闻:河口虽小,却装得下两个国家的故事
中新社 记者 缪超 刘冉阳 杜潇潇
“河口虽小,却装得下两个国家的故事。”13日, 中新社 记者探访中越边境小城河口,随处可见上述标语。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云南省红河州的河口县,与越南老街省隔河相望。这里一直是中越经济文化交流前沿,藏着许多属于两个国家的故事。
“我们亲戚越走越亲”
清晨,一列中越米轨铁路国际联运列车,经越南老街,跨中越铁路大桥,至中国河口。这条1910年通车的米轨铁路有着另外一个古老的名字——滇越铁路,是中国最早的跨境铁路。
家住中国昆明的韩佳带领家人,特地赶到河口,与越南亲戚徒步一段米轨铁路。铁路两侧是充满异域风情的芭蕉树、棕榈树,内燃机车仿佛从旧时光中穿梭而来。
12月13日,一列中越米轨铁路国际联运列车跨越中越铁路大桥。 中新社 记者 刘冉阳 摄百年前,滇越铁路的管理运营除法国人外,也有中国人和越南人。1919年,韩佳的外公、外婆从越南到法国学习铁路管理技术,学成后被分配到滇越铁路中国段工作,家就安在铁路旁。
“外公外婆有六个子女,三个送回越南河内生活,留在昆明的三个子女与中国人结婚,我妈妈阮金莲就是其中之一。”韩佳对记者说,以前就依靠这条铁路来往于昆明河内两地省亲,“它维系着我们一家三代、一家两国的历史和情感。”
今年,韩佳一家与越南亲戚相约,重走滇越铁路,计划分时段徒步沿线重要站段,边走边聊,共话家常,“我们亲戚越走越亲。”
“我们分到‘蛋糕’”
河口口岸附近,越南特产店星罗棋布,“小赵越南商店”正是其中一。记者走进店里,越南腰果、咖啡、饮料、拖鞋等商品琳琅满目。
中午,伍德河正在店里喂米粉给自己8个月大的孩子,“这家店是我姐姐的,这几天她回越南参加朋友婚礼,我来帮忙看店。”与其聊天方知,伍德河在河口“越南城”商贸区,也有一家面积更大的越南特产店。
12月13日,伍德河站在他姐姐的越南特产商店前与朋友聊天。 中新社 记者 刘冉阳 摄伍德河来自越南安沛省,家中贫穷。6年前,身无分文的姐弟来到中越边境闯荡,从事货物转运工作。
曾经,戴着斗笠、挑着蔬菜水果的越南妇女与戴着头盔、推着改装自行车的越南男人往来穿梭在中越南溪河公路大桥上,伍德河姐弟就是其中之一。这一人文景象,为河口吸引来无数游客。
吃苦耐劳的姐弟在1年时间就赚够第一家店的本金,然后有了第二家店。去年,伍德河拿出30万元人民币,为在安沛省的父母建盖了两层半小洋楼。“中国经济繁荣发展迅速,我们从中分到了‘蛋糕’。”
12月13日,游客在河口一家商店里挑选越南特产。 中新社 记者 刘冉阳 摄“我们是命运共同体”
河口口岸南溪河联检大楼背后,张利峰正在紧张筹办中越民间交流晚会。这场晚会将是一场两国非遗文化的盛宴。
如此“盛宴”,张利峰不会忘记越南老街的挚友朱春杰,“我已发出邀请,他一定会来。”
张利峰是河口远景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朱春杰则经营着越南红河阳光国际旅行社。在20多年前,他们都只是中越边境的一名普通导游。
本世纪初,中越河口—老街跨境旅游方兴未艾。张利峰带旅游团一睹河口口岸边关风景后跨境老街体验异国风情,当时越南地接导游就是朱春杰,“他勤劳努力、和蔼礼貌,我们成了好朋友,好伙伴。”
自那以后,他们在中越跨境游热潮中,相互帮助预订酒店、推荐餐饮,共同分享资源,合作开发跨境游线路。20多年后,张利峰成长为旅游公司高管,朱春杰经营自己的旅游公司。“我们的业务,已深度融合在一起。”
“如今,他的家就是我在越南的家,我经常带亲朋好友到他家吃住,他亦如是。”张利峰告诉记者,这次晚会,希望朱春杰能发现更多中国非遗文化价值,这有助于他公司未来发展。“我们是命运共同体。”(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