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09:53:23 来源: sp20241118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词之一。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并从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等方面,对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作出具体部署。向“新”发力、用“新”提质、以“新”促长,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核心要素,基础和先导靠教育,通过教育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着眼未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培养造就有情怀、敢担当、高素质、肯奋斗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做好创新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在加强科学知识与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积极探索将新质生产力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明德立志、自信自强,努力成长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高素质人才。
讲深新质生产力理论的重大意义。产业技术革命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历史性交汇,我国发展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把握发展机遇、应对国际竞争、破解发展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以能够更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新质生产力理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思政课老师当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当代经济科技发展实践,讲清楚新质生产力理论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发展学说,深刻总结概括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实践,着眼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提出的原创性理论成果,引导青年学生深刻领会新质生产力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增强学习掌握这一重要理论的思想自觉。
讲透新质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内涵。新质生产力理论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同时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时代性等特点。从基本定义上看,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思政课老师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指导,从新质生产力定义出发,多角度、多层次深刻阐释这一理论的丰富内涵。从产生背景上,讲清楚新质生产力是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从内在意涵上,讲清楚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从特点特质上,讲清楚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从实践要求上,讲清楚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及时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形成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从原则方法上,讲清楚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等等。通过深入透彻讲述,引导青年学生完整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
讲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青年担当。新质生产力顺应新一轮产业革命大势,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当前,党和国家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所作的谋划部署,既是立足当下、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重要举措,也是着眼长远、为未来发展储备能量的关键布局。青年学生作为活跃于时代前沿的弄潮儿,是未来引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力军。高校思政课当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角度,将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作为时代新人的应具素质,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胸怀“国之大者”,增强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使命感责任感;加强包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技报国、实业报国的理想信念;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育引导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夯实学识功底基础上,培育创新思维、激发创造热情、增强创业本领,在实践磨砺中努力成长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刘水静,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编:李昉、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