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持把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作为着力点”(人民时评)

发布时间:2024-12-22 20:11:25 来源: sp20241222

  一趟“大豆的旅行”,可以窥见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的气象。前不久,装载1.12万吨大豆的“江海直达”67号船,自浙江宁波舟山港起航,历经6天5夜航行后,抵达位于湖北黄石的黄石新港。大豆再经水铁联运转运作业,由铁路发运至川渝一带。与传统江海联运方式相比,这种“海水铁”联运模式可缩短1至2周的运输时间,运输成本却基本相近。一条条直达航线、一次次水铁联运,为沿江省市协同融通提供坚实的物流支撑。

  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近8年来,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到长江中游城市群,再到长三角一体化,沿江省市强化协作,区域融合实现重大提升,区域协同联动不断加强,长江经济带日益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成就有目共睹,经验值得总结。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作为着力点”。“强化区域协同融通”,既映照着“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的大判断,也蕴含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方法论。

  如何理解“强化区域协同融通”这一要求?可以从这次会上提出的两个关键词切入。

  一个是“生态共同体”。长江流域是一个整体,沿江各地共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推动这样一个庞大集合体的发展,一定要处理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举过一个例子,“经过30余年开发,嘉陵江上游布局了大量采矿冶炼企业,形成了200余座尾矿库”,位于嘉陵江上中游分界点的一些城市尽管“坚持生态优先、加紧防治,但仍饱受防不胜防的输入型污染之痛”。可见,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必须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立足“共”字做文章。对沿江各省市而言,认清楚“长江经济带因长江而生、因长江而兴”这个因果关系,在各自发展过程中从整体出发,把自身发展放到协同发展的大局之中,坚持把共抓大保护摆在第一位,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才能把“被动地”重点突破变成“主动地”整体推进。

  另一个是“利益共同体”。长江经济带地区发展条件差异大,各个地区、每个城市都有推动自身发展的意愿,但只有放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一盘棋”中研究自身的功能定位,合理确定差异化协同发展的新目标新举措,才能避免无序低效竞争、产业同构等问题,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利益,就意味共同责任。清除市场壁垒,打通堵点,增强区域交通互联性、政策统一性、规则一致性、执行协同性,才能把共同利益的“蛋糕”做大做好,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这也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筑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的题中应有之义。

  强化区域协同融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作过透彻阐述:“已经明确的方向和重点,要用‘快思维’、做加法”“如果一时看不透,或者认识不统一,则要用‘慢思维’,有时就要做减法”“对一些二选一甚至多选一的‘两难’、‘多难’问题,要科学论证,比较选优”“对那些不能做的事情,要列出负面清单”。沿着这样的思路,相信,长江经济带将在区域协调发展中交出更精彩的答卷。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10日 05 版)

(责编:赵欣悦、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