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09:56:47 来源: sp20241224
白衣天使的爱没有国界
从多米尼克回国近一年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吴德熙还在线上为当地人看病。多米尼克是位于北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的一个岛国,当地心血管疾病多发,但在吴德熙到来前,该国还没有专门的心血管医生。
2019年6月底,作为中国第二批援多米尼克医疗队队员,吴德熙坐了两天的飞机,来到这个岛国开展援外医疗工作,这一待就是3年。3年来,吴德熙诊治了当地5000多名患者,医疗队队友开玩笑说,多米尼克一半的人都认识他。
近日,中宣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包括吴德熙在内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自1963年向阿尔及利亚派出首支援外医疗队以来,我国累计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3万余人次,援建医疗卫生设施共130余所,诊治患者近3亿人次,挽救了无数宝贵生命。中国援外医疗队以无私的爱心、精湛的医术、接续的奉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60年来,先后有超过2000人次荣获受援国国家级荣誉,50余名队员牺牲在异国他乡。
战争也无法阻拦的爱心
中国医疗队在对外援助时,有些受援国还在经历战争。2016年9月19日,刚果(金)发生战争,第17批援刚果(金)医疗队队长王俊辉回忆:“连续两天,整个国家就像炸了锅,枪声、爆炸声、呐喊声不绝于耳。我们驻地在贫民区,是骚乱最严重的地方。”
作为一名军队转业干部,他临危不惧、沉着应对,在医疗队微信群里发了一条信息:“所有人员务必到室内躲避,远离窗户,以免被流弹所伤。”危险来临,王俊辉所在的医疗队将6名女队员撤离到刚果(布)避难,所有男队员毅然选择坚守:“队长,我不走,我跟大家一起!”“对,咱们一起面对!”
在这样的环境下,这批医疗队成功应对两次埃博拉疫情,两年间诊治万余例病人。在他们手上,令刚国医生手足无措的12岁颅内感染患者恢复了健康,被肺结核、糖尿病困扰多年的患者萨里也摆脱了病痛。医疗队还利用休息时间,多次到白化病孤儿院、慈善小学、国际SOS儿童村等开展免费义诊,为贫困地区老百姓送医送药,获得广泛赞誉。
1997年6月,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爆发内战,中国医疗队驻地也遭到破坏,医疗设备、药品被洗劫一空。被派去援助的天津市人民医院眼科医生佟玲在一个小村庄躲避,过着没有足够食物和水、被蚊虫叮咬的日子,还弄丢了父亲留给她的唯一信物。最后,终于迎来政府军和反对派停火,在有关部门的安排下,佟玲等5名队员乘坐军用运输机离开刚果(布),经加蓬最终平安回到国内。
5年后,佟玲再次来到刚果(布)援助。作为一名眼科医生,佟玲为当地患者了做了不少白内障手术。重见光明的非洲百姓对佟玲充满感激,有患者带着木瓜、芒果等专程来医院感谢她。
治病救人的初心没有国界
毕业于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的徐长珍是妇产科医生,曾被派往阿尔及利亚开展援外医疗工作。一天,徐长珍援助的蒂格尼夫医院接诊了一名重度胎盘早剥、失血性休克的产妇。在输血、输液的同时,徐长珍打开病人腹腔取出胎儿,剥除胎盘止血,但新生儿心跳微弱,没有呼吸。在吸痰器等急救物品不到位的情况下,徐长珍毫不犹豫地伏下身,先口对口吸出新生儿口内的羊水和分泌物,再做人工呼吸,新生儿这才开始有了呼吸,最后终于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手术室一片欢腾,在场的医护人员都给徐长珍伸出大拇指,产妇术后也平安脱险。为了感谢中国医生,新生儿被起名“西诺瓦”(法语“中国人”的发音——记者注)。
徐长珍曾先后4次赴国外开展援助工作,援外的7年间,她和队友共治疗妇产科门诊病人3.2万多人次,抢救危重病人780多人次。由于救治了众多危重孕产妇,她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妈妈徐”。
在多米尼克首都罗索,我国援建了中多友谊医院。2019年7月29日,吴德熙接到中多友谊医院的急诊电话,多米尼克驻华大使马丁·查尔斯大使回多公干,突感心前区不适,当地工作人员迫切希望得到中国医生的帮助。
吴德熙赶到医院,诊断大使急性心肌梗死,马上将其收入ICU监护室,等到病情稳定后,又陪同大使飞回广州。大使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冠脉介入手术治疗后说:“感谢中国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按照规定,在多米尼克援助的中国医疗队每年都会轮换,但由于当地盛情挽留,吴德熙一留就是3年。由于救治的患者太多,吴德熙出门买菜、散步或者开车去医院上班时,总能听到有人喊他“Doctor Wu”。吴德熙说,这种被病人需要的感觉有点“上瘾”。
在吴德熙等医生的推动下,2021年5月21日,多米尼克首个心血管内科在中多友谊医院挂牌。多米尼克卫生部部长麦金太尔致辞表示:“今天我们见证了多米尼克卫生系统的一个里程碑。”
今年7月7日,在我国驻多使馆、国家卫健委和广东省卫健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多心血管影像学中心和远程医学中心在中多友谊医院启动。12天后,吴德熙和多米尼克医生在中多友谊医院开展了当地第一例心脏增强核磁共振检查。
吴德熙说,在这里推动当地医疗水平提升,本质上只因那份最纯粹的初心——他是一名医生,想要救更多的人。在他看来,“能医好来看诊的每一位患者是一件很帅的事情”。(记者:刘昶荣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