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8 03:23:55 来源: sp20241228
作者:戴少娟(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人类因教育而文明,教育的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社会的文明化递进发展的过程。立足新时代、迈上新征程,教育战线要高擎中华文明火炬,深刻把握新的文化使命的实践要求,坚持古今贯通、中外融通和守正创新相统一,进一步充分发挥教育在知识传播与创新、文化传承与发展、文明创造与跃升中的独特功能,以教育之强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夯基赋能。
肩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教育使命,就要牢固树立建设教育强国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孕育了厚重的教育文化,形成了“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等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价值系统,历来注重以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涵育人的心智性情、道德人格、政治理想。这些丰厚的教育文化遗产闪耀着跨越时空的智慧和启迪后世的光辉,为教育战线立足当下坚定教育自信、建设教育强国积淀了文化沃土、蓄积了文化力量。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求教育战线始终秉持“为往圣继绝学”的志向和抱负,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蕴含的人文精神、价值追求、道德规范,从中提炼文化精髓、赓续文化基因、汲取文明智慧,并转化为加快实现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自信自觉,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要求教育战线始终坚持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滋养当代教育实践,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构建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相适应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肩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教育使命,要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的宝贵而独特的思想财富、民族智慧,为新时代铸魂育人提供了丰沃土壤、源头活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充分汲取适应时代发展的思想精髓,深化“两个结合”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构建,推动理论研究成果向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转化,面向青少年讲清楚中华民族古今文化的继承、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外来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引导青少年循文化根基、识当代中国、解世界之问,努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践行者。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还要秉持“以文化人”的教育本质,坚持“三全育人”,落实“五育”并举,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少年在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中厚植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
肩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教育使命,要融入、服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教育要发挥基础性作用,准确把握教育强国的文明特征,促进教育强国建设方略与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相契合,围绕人类文明发展新阶段的主要特征和中心任务,以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成就促进全人类的认知系统演进、实践方式变革、规律认识深化、价值共识达成,进而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和发展。教育要发挥引领性作用,着眼新一轮科技革命给人类文明及教育形态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准确把握教育数字化与数字文明的内在逻辑,重塑教育的理念、范式和实践,以教育数字化转型成果支撑教育强国建设、引领教育变革,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全球数字文明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教育要发挥全局性作用,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坚持把教育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支撑以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载体,以中国教育的主动作为,推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光明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