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在服务国家“三海一核”中显担当

发布时间:2024-12-27 19:46:56 来源: sp20241227

原标题:哈尔滨工程大学:在服务国家“三海一核”中显担当

“滴滴答滴答……”一段熟悉的频率出现在电脑屏幕上,这段意外又熟悉的声波让刘凇佐等科研人员兴奋不已。刚刚获得2023“强国青年科学家”提名的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刘凇佐,15年来勇闯无人区,创新性发明国际领先的鲸豚仿生水声通信技术,研制了系列化水声通信与释放设备,提高了水下潜器通信和航行的安全性。

建校70年来,哈尔滨工程大学始终以服务国家“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战略需求为使命,打造了一批国之重器,培养了一大批“为船、为海、为国防”的杰出人才,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力量与智慧。

在哈军工纪念馆里,哈工程水声学院教授、我国水声工程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士莪用日、德、英、俄4种文字记录的笔记格外显眼。这份字迹工整、重点突出的手写笔记背后,是一代代哈工程人“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的价值追求。

1953年,我国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技术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成立,陈赓大将任首任院长。

当时,我国水声科学研究很薄弱,急需填补尖端科技领域的空白。“只要是国家需要的,就是值得干的!”1956年,学校第一批教员杨士莪被派赴苏留学,他自学外语,从物理“半路出家”研究水声专业。

“学习期间,有两个声学研究的实验室对像我这样的外国人是紧紧关闭的。”杨士莪发现那里面是任何国家都要保密的军事科学里“最要命的东西”——舰船水下噪声研究工程。国际上,这一领域的学术论文在交流时常常仅写一个题目,任何国家都只能自己摸索。

回国后,杨士莪等人零起点创建了中国首个理工结合、覆盖全面的水声专业。他编写了《水下噪声原理》《声学原理》等一系列国际国内最早的水声学著作和教材;带队让水声科学考察船驶入中国南海,完成中国首次具有战略意义的水声科学综合考察,推动中国水声界从浅海迈向深海。

“个人理想要融入强国之梦。”如今,90多岁的杨士莪,仍然站着为水声专业新生讲授第一堂专业课。杨士莪“一站到底”的育人精神影响着一批学生,哈工程水声工程学院杨德森院士就是其中之一。

“个人事业只有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才会有生命力。”赴美进修期间,杨德森谢绝了美国一知名研究所的挽留,在学校潜心研究水声学和声呐40载,带领团队成功论证了矢量声呐这一开创性技术,让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矢量声呐技术的国家之一,为祖国的万里海疆打造精度更高的“千里眼”“顺风耳”。

“哈工程始终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以‘科研先行’引领发展,当好国家基础研究的主力军、人才培养主阵地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加快创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前进步伐。”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姚郁说。

建校70年来,哈工程科技工作者们始终保持着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的韧劲,聚焦国家战略接续奋斗、集智攻关,以一项项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不断亮出服务国家战略的特色名片,在科技强国、海洋强国的进程中担当作为。

近30年来,哈工程向“三海一核”领域和国防系统输送了5万余名毕业生。学校70%以上毕业生投身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建设,走出国防重大型号“两总”、载人深潜英雄、“改革先锋”等优秀毕业生,哈工程“可靠顶用、拔尖创新”的人才培养品牌叫响全国。

“始终弘扬严谨求实的治学传统,是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前提。哈工程聚焦‘双一流’建设,实施新工科建设、工程硕博士改革和博士研究生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可靠顶用人才和引领未来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书记高岩说。

(记者 张士英 通讯员 谷雪)

(责编:李昉、孙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