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赶路三四天 只为一场那达慕的赶驼人

发布时间:2024-12-22 23:28:43 来源: sp20241222

   中新网 锡林郭勒1月13日电 题:特写:赶路三四天 只为一场那达慕的赶驼人

  作者 奥蓝

  赶着百余峰骆驼在雪原中行走二百多公里,饿了吃干粮,累了借宿牧民家。1月13日,圆满完成自己冬季那达慕“征程”的牧民孟克吉雅终于回家了。

  新年伊始,锡林郭勒草原上的气温仍旧在-20℃左右。寒风裹着浮雪在空中打着旋儿,朝着孟克吉雅的脸上、身上打来。他和邻居裹着棉袍子、戴着棉帽子和厚手套,骑马走完回家的最后40公里。

图为孟克吉雅牧驼时用手机记录的画面。孟克吉雅摄

  日前,一年一度的苏尼特右旗冬季那达慕暨骆驼文化节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赛罕塔拉镇举办。这是一场举办了十四届的草原盛会,当地数千牧民在两天的时间里赛骆驼、看搏克、品美食、逛集市。

  那达慕是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文化体育盛会,在内蒙古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以前常在水草丰美的七八月举办。近年来,随着人民精神生活需求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草原地区在冬天也办起了那达慕。2006年,那达慕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牧民和驼群是每次那达慕盛会上最拉风的风景。成群的骆驼高大威猛,身着节日盛装的牧民喜气洋洋,特别给活动提气。”苏尼特右旗地处锡林郭勒草原腹地,是中国骆驼文化之乡,也是苏尼特双峰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原产地。苏尼特右旗宣传部副部长其乐木格告诉记者,今年赶来“撑场面”的骆驼有200余头,其中近一半是孟克吉雅家的。

  孟克吉雅的家在距赛罕塔拉镇百余公里外的乌日根塔拉镇上,他是镇上有名的养驼世家和养驼大户,也是苏尼特右旗那达慕的常客。

图为孟克吉雅家的驼群。邢美玲摄

  为了参加这场活动,孟克吉雅要提前三四天出发,活动结束后,再赶着骆驼回去。

  每次参加那达慕,孟克吉雅不仅会挑出健美壮硕的骆驼,自己还要挑一身漂亮的蒙古袍赴会。“有时候还会参加骆驼选美,赛驼比赛。我拿过好几次骆驼选美比赛的好名次了。这次也参赛了,但遗憾没得奖。”

  那达慕上,吸引孟克吉雅的不仅是比赛项目。记者看到,那达慕现场的他神采奕奕,到处都是像他一样穿着漂亮蒙古袍的牧民。他们相互热情地打招呼、寒暄,一起在蒙古包中喝奶茶,聊着赛事议程和这些年的生活变化……

  相比那达慕的热闹兴奋,前来赴会、会后返程的赶驼路更像一场孤勇者的游戏。

  “走了这么多年,路线都固定了。”百余峰的驼群规模并不小,孟克吉雅每次走都挺顺利。天黑了,他就借宿在沿途牧民家,骆驼就在牧民家的草场上休息。“有时候会请一起来参加那达慕的邻居帮忙。过马路时,交警也会协助我们。”

  这样远距离的赶驼路,难免会有不听话的骆驼。孟克吉雅调侃说,自己早已形成“条件反射”:“我们彼此间都太熟悉了,它们一动,我就知道它们要干吗,就能迅速(将不听话的骆驼)抓回驼群。”

图为孟克吉雅赶驼时随手拍摄的驼群。孟克吉雅摄

  雪原上行走三四天,虽然辛苦,但他觉得值得。“我喜欢那达慕,这是我们牧民的盛会。而且这些年来,我觉得这种文化活动也有助于推动驼产业发展,对牧民增收也有帮助。”

  归途中虽然寒风凛冽,但孟克吉雅却笑着说不冷。“蒙古袍里面缝羊皮,暖和着呢。骑马骑一会儿,我就出汗了。”

图为孟克吉雅。邢美玲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孟克吉雅不仅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养驼大户,还是名声在外的训驼人。

  “现在养骆驼跟以前可太不一样了。”孟克吉雅告诉记者,以前骆驼散养在草场上,几乎不用花费精力照看。“现在的骆驼不仅日常要挤驼奶、剪驼毛、旅游骑乘,每年还要去那达慕上亮相,参加骆驼选美、赛驼等项目。我们得教会它们如何不怕人、与人相处。”

  “重点就是要跟它们多在一起。”孟克吉雅慢慢地组织语言道,如果挤驼奶,就要与骆驼尽量形影不离,让它尽快跟人熟悉起来;如果要训练赛驼,更要跟它们多相处,还要多骑、多磨合,适当补饲。

图为孟克吉雅正在挤驼奶。邢美玲摄

  参加完那达慕,孟克吉雅要把骆驼寄养在离家90公里外的额仁淖尔苏木阿尔善图嘎查。“临时决定的。我家今年的草场有点旱,正好在那达慕上听说那边能租赁草场。”

  “草场有网围栏,冬天有雪不用饮骆驼,我就不用天天盯着啦。家里活儿还不少呢。”孟克吉雅告诉记者,春节他要继续驼奶生意,开春还要再接生几十头小骆驼。(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