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7 04:14:21 来源: sp20241117
将“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作为每季度中央部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情况评估的重要因素;加强“全省一张网”公务用车平台建设,统一规范车辆管理;依托系统联动机制,鼓励基层首创,推动“一地创新、全省共享”……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坚持精打细算过紧日子,围绕当好“金算子”、管住“一揽子”、防止“开口子”,接续推出务实举措,用有限的财力和资源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好事。
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是建设高效廉洁政府的重要内容,也是缓解当前财政收支矛盾的客观需要。各地各部门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成效明显。但仍有个别地区或部门未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出现一般性支出不降反增等问题。严控一般性支出,还需进一步从严、从紧、从实、从细,着力把好三个“关口”。
一是把好“决策关”。做好预算源头管理是严控一般性支出的基础。通俗地讲,预算编制就是“算账”,是确保财政资金精准投入、高效使用的前提。从源头上编好“账本”,要求在树立零基预算理念,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的同时,还要积极建立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分配机制,健全制度体系,压紧压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主体责任,确立“安全线”、亮明“警戒线”,从严控制预算安排。
二是把好“执行关”。当前,不少地方结合当地实际推出创新措施,从设立正负面清单,到搭建专用平台,通过完善支出标准体系、加强预算执行监控等方式,有效防止无预算、超预算列支。下一步,要进一步做好开支标准、开支范围、报销要求、列支科目等标准细化工作,紧跟发展实际适时调整优化,确保该花的钱真正花在刀刃上,建立并优化“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管理台账,动态掌握各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核实、推动解决,严防财政资金跑冒滴漏。
三是把好“效益关”。过紧日子对于“花钱要问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做好相关评价工作,一方面,要积极通过数字赋能,强化绩效目标实现程度与预算执行进度比对分析,将评估评价结果与部门预算安排挂钩,让把好“效益关”与把好“决策关”形成良性闭环;另一方面,要建立有益有效的过紧日子评估机制,推进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不断完善评价指标,形成更加科学可持续的评价方法,找到短板之后对症下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可以说,过紧日子并不是权宜之计、一时之举,而是要让节用裕民逐渐成为各地区各部门的行动自觉。相信随着更多务实举措落实落细,“真金白银”将更好地用在发展的紧要处、民生的急需上,助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1日 18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