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吸能量棒”背后风险不容忽视

发布时间:2024-11-05 16:28:17 来源: sp20241105

  中国消费者协会曾针对“鼻吸能量棒”发布消费提示,其中指出,“鼻吸能量棒”的外观设计和使用方式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新颖独特,易于流行,然而其背后存在隐患。有专家指出随意将“鼻吸能量棒”插进鼻孔里的行为不仅可能带入细菌,而且会破坏鼻黏膜,轻则引起鼻炎,重则造成鼻腔溃疡、出血等。

  _______________

  居住在四川的路女士,最近总会在儿子的文具盒里发现一个名为“鼻吸能量棒”的东西。

  “鼻吸能量棒”外形像一个打火机,内含有两根棒状的塑料管,号称通过吸入管中樟脑、薄荷等清凉的气味来刺激鼻腔和大脑,可以快速提神醒脑,缓解疲劳和困倦,还推出了薄荷、西瓜、柠檬等不同口味。

  一开始,路女士并没有太在意:“看外表就感觉是文具店卖的小文具,小孩子玩一玩也很正常。”可就在尝试了一次之后,路女士不禁担心起来:这刺鼻的味道,大人都觉得呛,给孩子用真的安全吗?

  “鼻吸”行为可能降低对毒品的防范心理

  这个外形小巧、色彩缤纷的盒子已经在中小学生之间引起了一阵潮流,在部分地区有小学生甚至带着“鼻吸能量棒”来到超市,要求老板进货,称这种东西“倍儿上瘾”。

  然而其背后风险和危害不容忽视。中国消费者协会曾针对“鼻吸能量棒”发布消费提示,其中指出,“鼻吸能量棒”的外观设计和使用方式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新颖独特,易于流行,然而其背后存在隐患。有专家指出随意将“鼻吸能量棒”插进鼻孔里的行为不仅可能带入细菌,而且会破坏鼻黏膜,轻则引起鼻炎,重则造成鼻腔溃疡、出血等。

  此外,也有媒体报道称,由于未成年人鼻腔黏膜较薄,在多次使用“鼻吸能量棒”过程中可能引起擦伤或产生出血,严重时甚至触发大的血管破裂。同时,长期使用“鼻吸能量棒”也存在感染风险,可能导致鼻腔黏膜的肿胀,引起鼻窦炎。

  “鼻吸能量棒”的成分也值得警惕。记者在网上随机购买了几款国内外品牌的“鼻吸能量棒”,产品信息显示,多款商品含有薄荷脑、樟脑、桉油、冰片等成分,根据其味道不同,还会添加如玫瑰精油、柠檬精油等物质。为了吸引消费者,部分商品还加入了多种烈酒成分。

  广州市禁毒办副主任、市公安局二级高级警长张胜春曾对外介绍,“鼻吸能量棒”成分以樟脑、薄荷脑为主。但是经专家检测发现,部分产品中含有烷烃,烷烃是一种挥发性有机物,如果长期大量使用,对部分人来说具有成瘾风险。此外樟脑长期大量使用,对神经系统和肝脏有损伤。薄荷脑中含有一种叫“萘”的低毒性物质,也不可长期大量使用。

  “‘鼻吸能量棒’标注的产品主要用途是用于困倦,而清凉油、风油精等非处方药可以起到类似效果,并且可以在药店买到,相对来说更有保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公安分局禁毒大队教导员杨静指出,非处方药可以在药店里进行正常售卖,但“鼻吸能量棒”主要销售渠道不在药店,部分产品存在成瘾物质,甚至成分不明,值得警惕。

  此外,“鼻吸”这一动作的危害超乎想象,对于人格三观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该行为可能降低对毒品的防范心理,更容易落入涉毒陷阱。“把能量棒插入到人鼻孔里,尤其是双鼻孔来进行吸入的方式,对于我们禁毒部门来说是很敏感的。比如我们禁毒部门打击的氯胺酮(K粉),以及盐酸替来他明这种毒品替代品,都是通过鼻吸的形式来吸食的。”杨静表示,如果学生之间跟风模仿,可能使他们认同这种行为的合理性,破坏防范毒品的意识。

  杨静介绍,几年前市场上还流行过另一款名为“鼻吸奶味棒”的产品,将奶粉放在桌面或是一张纸上,通过产品自带的吸管进行吸食。“里面装的只是普通的奶粉,但是在学生群体里影响不好,许多学生认为这样很帅,吸完之后摇头晃脑大幅度摆动身体,模仿吸毒后的精神亢奋行为,极易降低青少年群体对于吸毒行为的识别防范心理。”

  加强校园周边监管

  近期,全国多地市场监管部门以辖区内中小学校、幼儿园周边文具店、玩具店、食杂店、商店、超市等为重点,针对“鼻吸能量棒”及类似商品进行排查整治,杜绝“三无”产品流入市场,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公安、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在辖区内某知名生活用品零售商店发现“鼻吸能量棒”,并下架该产品200余件。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鼻吸能量棒”产品定性一直是难点。记者了解到,“鼻吸能量棒”目前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以及质控措施。以记者通过网络途径咨询购买的几款产品为例,厂商多采用企业标准。“‘鼻吸能量棒’这个产品,按照产品特性来判断,既不是药品化妆品,也不是玩具,只是一个普通产品,目前没有明确的国家标准。”克拉玛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产品质量科科长台莱提表示。

  本次大范围排查整治“鼻吸能量棒”,属于“三无”产品的,市场监管部门依据产品质量法进行处理;属于无照经营的,依据《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处理;商品标识明确执行化妆品相关标准的,不得使用“鼻吸”等字样进行宣传,违者按照虚假宣传行为查处。

  此外,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三条规定,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台莱提指出,销售者订货期间首先应核实供货商的营业资质,还应确认产品是否出自正规生产厂家,产品是否符合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准。“以玩具为例,销售者必须按照玩具的国家标准来进货,必须通过国家强制认证、3C认证以后才能销售。”然而台莱提透露,本次查获的“鼻吸能量棒”的现场销售人员对该产品存在的隐患并不知情。

  “我们每年都会开展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项整治,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还是很多的。比如这次专项行动,就涉及之前很火的‘萝卜刀’,还有香烟形状的糖果、印有穿着暴露照片的扑克牌之类的产品。”台莱提介绍,市场监管部门将专项整治过程中相关的“三无”产品全部下架处理,并对商家进行了批评教育。

  对于普通消费者,台莱提建议在购买商品时参考包装盒或说明书上的执行标准,并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查询,如果查询不到则建议消费者谨慎。此外,消费者在消费后应保留好消费凭证,一旦发现经营者生产、销售“三无”玩具,玩具标签标识不完整、不准确,玩具警示说明缺失或年龄标识不合理等问题,及时向当地消费者委员会进行投诉。

  目前,“鼻吸能量棒”等产品已引起多地消保委重视。其中,江苏省消保委呼吁,商家不得销售对未成年人健康不利的产品、不得销售不合格产品。尤其是中小学校周围的小商店、小超市,在给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应对所售产品把好关,严禁将包括“鼻吸能量棒”在内的问题产品销售给学生。

  天津市消费者协会则建议相关部门介入,加强校园周边监管,保护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一方面杜绝学校内部的“鼻吸能量棒”的销售渠道,严禁“鼻吸能量棒”入校;另一方面,也可安装一些校园标识牌,宣传“鼻吸能量棒”的危害,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鼻吸能量棒”上瘾后危害的认知。

  网络上依旧随处可见

  尽管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相继“出拳”,但一些电商平台上依旧能轻易搜索到“鼻吸能量棒”,涵盖国内外品牌,产品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部分商家月销量达上万件。其中大部分商品会在详情页上标注“告别犯困”“一吸提神”,并宣称此类产品配方纯净、使用安全。

  从消费评价来看,大部分消费者将其用来提神,有上班族,也不乏学生,称“上课瞬间很提神”“学习犯困时用了立马精神”,甚至有家长买来给孩子,称“孩子晚上学习犯困,买来帮助提神”。也有部分消费者用于疏通鼻塞,但大多表示只能通气一小会儿。

  记者以消费者身份随机咨询了几家销量较高的店铺,客服大都表示产品具备生产许可。当被问及适用人群时,部分店铺表示学生可用,部分店铺表示儿童应在成人监护下使用,也有店铺表示不建议儿童使用。

  “现在这些产品主要都不在实体店售卖了,甚至可以说大部分都在网上,在淘宝、抖音等平台很轻松就能搜索到‘鼻吸能量棒’‘混合能量棒’这类关键词,它会给你推荐各种口味,价格便宜还极易获取。”杨静指出,其中还包括外国商品,标注的是外语,难以识别其成分和产品详细情况。

  台莱提也提出了相同的担忧。“实体店我们可以每天都排查,不管是专项还是日常检查都能覆盖到,还有社区街道都可以排查到相关问题。现在最大的挑战是网店,未成年人从网上购买产品的机会越来越多,很多实体店也是从网上进货的,因此网络监管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台莱提表示,每个地方的市场监管部门都有网络排查的任务,但是对于部分制造业发达的大城市来说,生产企业数量众多,排查压力较大。“可能今天流行这个,明天又换了新的,产量特别大,网店也多,监管部门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若一 实习生 王哲 刘思茜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