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运动专业应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发布时间:2024-11-01 11:13:44 来源: sp20241101

原标题:足球运动专业应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专访北体大中国足球运动学院副院长任定猛

教育部官网3月19日发布《教育部公布新一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以下简称《审批结果》),足球运动成为新增专业。围绕与这个新设专业有关的热议话题,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足球运动学院副院长任定猛。以下是采访实录。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认为新开设的足球运动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应该是什么样的?

任定猛(以下简称“任”):高校开设足球运动专业,应面向国家重大战略、行业需求和区域发展,立足各类高校学科优势、突出特色,以足球师资培养为本,以青少年足球教练员、裁判员以及竞赛组织等管理人才的培养为辅,培养理论素养高、技能水平好、教学能力强、专业视野宽,未来能在学校、专业运动队、体育俱乐部等单位胜任足球教学、训练和竞赛组织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足球专业人才。

新华社记者薛宇舸摄

记:结合新出台的《中国青少年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足球运动专业的开设需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任:《实施意见》第六部分十七条明确提出:设置足球运动专业并列入高校本科(专科)专业目录,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足球学院。因此,办好足球运动专业,对足球普及、人才培养、训练竞赛以及学院建设等方面将发挥一系列重要作用。一是引导与加快推进足球学院实体化建设水平。学科专业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而设置足球运动专业是提升足球学院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二是发挥高校足球专业建设的“头雁效应”,鼓励各高校依托学科专业优势支撑足球行业发展需求,探索产教协同育人新机制,开拓一条符合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项目+专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新格局。三是可以进一步提升校园、体校、职业和社会“四位一体”青训发展水平,建立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有机衔接的升学体系和多元人才培养体系,为研究论证足球人才“3+4”贯通培养机制(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提供实践平台。四是足球运动专业的建立,将进一步优化配置足球教育资源,改造现有专业设置,以“需求为引领、产出为导向”,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教练员、裁判员以及各级协会管理者等足球专业人才的规模化、精细化和专门化培养。

记:与以往在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下面设置足球专项相比,本次开设足球运动专业有什么不同?

任:以往两个专业下的足球专项具有“宽通识、重理论、会实践”的人才培养特点。同时,也存在人才培养规模小、目标单一、未达到专门化体系化培养足球专业人才的现实不足。本次将两个专业下设的足球专项变成专业,更加突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当前以高质量、体系化和规模化足球师资培养为核心,逐步过渡到足球产业“全链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

在课程设置上,要重新构建符合足球项目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计划,突出技能类实践课程的优势地位,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能教学、能训练、能比赛”的课程内容设计。重点开设足球运动科学、足球教练员课程(提升竞技能力,教练员与裁判员方向)、教育类课程(教育学、教师资格证)、实践课程(技战术、体能等)、足球管理课程(聚焦竞赛组织、队伍管理方面)以及创新实践类课程。另一方面,鼓励跨学科专业,跨学院、跨行业组建复合型团队,鼓励与行业协会、俱乐部等社会机构合作共建,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共同研发“足球+”“+足球”的课程体系。

在教学模式上,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人文与科技素养提升为基础,以加强专业教学、训练和竞赛实践为核心,以参与赛事组织运营等为特色,实现“学科素养提升”“专业能力强化”“职业能力发展”的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教学内容相融通。

记:足球运动专业与之前的足球学院有何关联?

任:当前,我国已有的高校足球学院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体育类院校通过迭代升级的方式,将原“足球教研室”升级为二级教学单位,形成大学、二级单位两级管理机制,突出了足球方向人才培养的独立性;二是师范类院校在体育学院基础上加设足球学院牌子,即“一套人马、两块牌子”,通过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在已有专业的基础上,全面优化课程体系,进行以体育教育专业为支撑的足球专业人才培养;三是综合类高校发挥办学优势和特色,通过设置运动训练或体育教育专业,整合跨学科资源,组建足球学院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目前,这些足球学院基本上由运动训练和体育教育两个传统体育专业作为支撑。在新设足球运动专业之后,“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是专业建设成败的关键,也是足球学院“脱虚向实”的关键。同时,足球学院的建设又为足球运动专业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平台。

记:这次获批的足球运动专业招生学校中,既有北体大这样的传统体育高校,也有一些师范类高校。据您了解,二者在培养模式上有哪些异同?

任:一是从体育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来看,在这两类学校的专业设置中,与足球项目相关的均为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二是两类学校都会依托各自办学传统优势和特色来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师范类高校在传统体育教育专业上具有明显优势,体育类专业院校更加重视、擅长某运动项目专业人才的培养。三是人才培养目标有所不同,师范类学生培养主要是面向学校体育教学领域,学生具备一定运动技能和较强体育教学能力,能胜任学校体育工作;体育专业院校学生具备较强的专项运动技能和运动训练指导及竞赛组织能力,能胜任专项运动教学、训练和竞赛组织工作。

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记:对于报考的考生,有哪些基本能力的要求?报考的路径是怎样的?

任:对于报考的考生来说,一是需要具备良好的、系统的足球训练与竞赛经历,并且拥有相应的足球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二是热爱足球运动,致力于未来从事足球行业工作的高中生、体校与足校学生以及职业俱乐部梯队适龄球员都有机会报考。

目前报考路径主要是运动训练单招考试和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另外,具有运动健将等级证书的运动员还可以申请优秀运动员保送进入高校攻读体育学类本科专业,其中包括足球运动专业。

记:未来足球运动专业学生的出路有哪些?在专业设置的时候是否考虑到教师资格证等就业时学生要面临的实际问题?30所院校的毕业生规模就业市场能否消化?

任:结合目前实际情况,分析未来发展趋势,本专业学生将来就业可能会表现出以下特征:一是从就业主要方向看,以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为主、高中体育教师为辅;二是从未来发展型就业方向看,包括社会体育机构行政人员、社会俱乐部以及职业俱乐部梯队教练、体能教练;三是从未来潜在就业方向看,包括足球运动表现分析师、足球康复师、足球经纪人等。

我个人认为,在足球运动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几个问题。一是“进与出”的统筹。“进”就是招生,它跟“出”应该高度匹配。“进”前要考虑清楚要培养什么人,即培养目标要明确,这样才能招对人。“出”就是就业,培养的人必须符合市场需求,又具有自身优势,才能表现出竞争力。二是“量与质”的匹配。“量”就是学生规模,足球产业市场的成熟度直接影响就业情况,“适量”将是专业建设初期的重要控制变量。就“质”而言,人才培养过程的招生政策、课程设置、资质标准以及考核评价等都是影响“质”的核心环节。三是“新与旧”的融合。“旧”是指传统专业下的足球专项人才培养模式,它的教育教学体系健全、流程规范、制度完善,但这种方式不能适应当今体育强国建设的节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需求。“新”就是对已有模式的继承与发展,在已有体育学科的基础上,继承学科优势与教学成果,探索人才培养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

新华社记者李任滋摄

记:北体大足球运动专业“1+3”布局有什么样的战略考虑?

任:北体大依托学校办学优势与特色,以高水平教练员、裁判员、优秀运动员为培养重点,全面构建高端化、国际化、贯通化和协同化的“三员四化”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形成特色教学模式,也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果。

未来,北体大足球运动专业将沿着“1+3”的布局模式发展。首先,将“三员”人才培养作为传统优势,即1个总目标。其次,足球产业作为经济建设的“蓝海”,未来发展潜力大、需求广,有望形成以教育、培训、赛事以及生产等为代表的产业结构。因此,我们考虑将“教练型”教师或培训师、足球运动表现分析师、足球赛事运营与管理作为3个专业发展模块,与行业协会、职业俱乐部以及其他社会机构合作共建课程,创新育人机制,为足球运动“全链条”人才培养提供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撑。(记者王镜宇)

(责编:杨虞波罗、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