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黄端铭:华文教育为何成为中菲人文交流的桥梁?

发布时间:2024-12-05 11:47:33 来源: sp20241205

   中新社 马尼拉12月23日电 题:华文教育为何成为中菲人文交流的桥梁?

  ——专访菲律宾华教中心主席黄端铭

  作者 张兴龙 蒋雨峰

  菲律宾华文教育发展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菲律宾华文教育经历了哪些重要发展阶段?当前面临何种机遇和挑战?作为传承菲华族群文化特征的重要载体,华文教育又如何为菲律宾多元文化发展以及中菲两国人文交流贡献力量?菲律宾华教中心主席黄端铭近日在马尼拉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对此做出解答。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请概述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黄端铭:从1899年第一所华侨学校成立至今,菲律宾华文教育已走过124年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菲律宾政府颁布政令,对全国的侨校实施“菲化”,这成为菲律宾华文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之前,华文教育主要指华侨教育,教学对象是在菲律宾的中国人,办学目标是为中国培养人才;而政令之后,华文教育转为面向菲律宾华人,办学目标是培养菲律宾人。

  一百多年来,菲律宾华侨华人为了保持民族语言和文化,共在全国创办三百多所华校。受战乱、自然灾害以及人财物力匮乏等因素影响,目前超过一半的学校已经停办。截至今年,菲律宾全国仍在运营的华校共有148所,其中有16所学校历史已超过百年。根据规定,华校除了教授菲律宾教育部规定的主流课程外,每天还会开设最多两个小时的中文课,多数学校使用菲律宾华教中心编写的本土华语教材。当前,全菲华校学生人数超过7万名,中文教师约1200名。

黄端铭:华文教育为何成为中菲人文交流的桥梁?

  菲律宾的华校主要依赖华社自发集资进行运营。尽管未曾获得过政府的财政资助,华校却为菲律宾的国家建设和菲中两国友好往来培养了众多各领域杰出人才,成为菲律宾一份宝贵的教育资产。

   中新社 记者:当前,菲律宾华文教育发展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有何应对之策?

  黄端铭:菲律宾华文教育历史悠久、成果丰硕,但近年来也面临不少挑战,例如生源不足。为确保华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适应变化,推动华文教育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华文教育不仅应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工程,更应成为促进不同文明间交流与互鉴的重要平台。为此,华文教育需要从单一的语言文化教育转变为“华文教育+职业教育”的复合型模式,培育具有多语言能力、跨文化理解和专业技能的综合型人才。

  此外,华文教育还需要利用科技的力量,从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型为智慧教育,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目前,菲律宾正在稳步推进“华文教育+职业教育”和“智慧华校”的试点工作。今年12月中旬,菲律宾华教中心还与中国福建省中华职业教育社签署“华文教育+职业教育”的合作备忘录,旨在推动“校校企”合作项目在菲华校落地生根。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华文教育转型发展,也能为华校学生提供更多元的教育选择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新社 记者:华文教育在菲华社会的文化传承中发挥着何种作用?

  黄端铭:华文教育在菲华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文化传承的关键途径。由于菲华社会以工商业为主,许多家庭长辈需投入大量时间于商业活动,子女较少能通过家庭互动了解中华文化的机会。华文教育也因此成为华侨华人后代学习中华文化的主要方式。

  华文教育的传统功能在于保留民族语言和文化。过去一百多年里,菲律宾华文教育虽历经挑战,但始终坚持初衷,为传承和保存菲华族群的文化特征做出重要贡献。随着时间推移,华文教育还通过华人族群将中华文化融入本地文化,进而成为菲律宾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菲律宾的语言、饮食、习俗及宗教等多个领域,都可以清晰见到中华文化的广泛影响。

当地时间12月2日,由菲律宾华教中心举办的“中国大使教育基金”华校华语教师奖励金及华校学生奖、助学金颁发仪式在马尼拉举行。图为菲律宾育仁中学的高中生施正顶(中)获颁奖学金。 中新社 记者 张兴龙 摄

   中新社 记者:作为菲律宾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华文教育在中菲教育领域的合作交流中扮演什么角色?于增进两国民众对彼此的文化认知又有何意义?

  黄端铭:菲律宾华校通过华教中心与中国的各级学校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互动平台,不仅组织师生前往中国进行培训和交流,还在菲律宾本地开展各种中华文化类活动。

  自1991年始,华教中心便组织菲律宾青少年前往中国参加夏(冬)令营,参与人数从最初的二十多人增长至现在的每年超过一千人,足以显示此类活动在年轻一代中的受欢迎程度。这种亲身的走访体验,对菲律宾青少年正确认识中国,打破可能存在的文化误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2004年起,华教中心还参与主办“中国走进课堂”知识竞赛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多届,吸引众多菲律宾主流中学学生参加,并获得菲律宾教育界的认可。据了解,各中学为了准备每年的比赛,还将普及中国历史文化的书籍纳入“社会学”的必修课。

  菲律宾育仁中学的高中生、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文化小大使”称号获得者施正顶,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多次到访中国,参观中国长城、体验中国武术、品尝中国美食……回到菲律宾后,他还向身边的人分享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成为推动菲中文化交流的真正使者。

  菲律宾华校培养了许多像施正顶这样的学生,他们来往于菲中两国,并最终成为两种文化的连接者和沟通者。青年是菲中未来关系的基石和希望。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相信他们的努力将逐渐汇聚成强大力量,共同谱写菲中人民友好交往的新篇章。(完)

  受访者简介:

菲律宾华教中心主席黄端铭。 中新社 记者 张兴龙 摄

  黄端铭,菲律宾华教中心主席,长期从事华文教育研究和管理工作。由于他在促进菲律宾华文教育发展方面的重要贡献,黄端铭于2021年被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授予“使馆之友”优异表现奖。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