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8 00:24:57 来源: sp20241128
图片从上至下依次为: 《止园图》其一。 《止园梦寻:再造纸上桃花源》。 《止园图册:绘画中的桃花源》。 以上图片均为刘珊珊提供
今年9月,第三届欧洲亚洲艺术与考古协会会议在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召开,2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汇聚于此。会议期间,一本《止园图册:绘画中的桃花源》引发关注。这本画册集纳了绘于1627年的《止园图》,20幅中国山水画套图以细腻写实的风格,从不同角度描绘了一座华美秀丽的明代园林,画作原件分别收藏于美国洛杉矶郡立美术馆和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止园图》令中国园林成为与会专家热烈讨论的话题。“这套美丽的图画像一个梦境。”美国伯明翰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主任凯瑟琳·保罗兴奋地说,“我爱画中的美丽园林,更爱图画和园林背后的动人故事!”会议特邀嘉宾、英国艺术史学家柯律格对这本书尤其感兴趣:“真高兴时隔多年,又听到关于止园研究的新进展。”
中国园林享誉世界。此前,已有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和狮子林等名满天下的中国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在会议上引人关注的止园,似乎名不见经传。它为何能够打动世界多国的亚洲艺术研究学者?在止园和画册背后,曾经发生过哪些动人故事?
园林绘画的“巅峰之作”
翻开精美图册,第一页写着“止园全景”。然而,止园是谁所建?位于何处?建于何时?这一切都不得而知。人们甚至无法确定图中描绘的园林是真实存在,还是仅仅出自画家想象。正是这些问题令《止园图》成为学者们的关注焦点。
最早注意到《止园图》的国际学人是美国汉学家高居翰。这位美国著名中国艺术史学家,曾于1979年在哈佛大学举办的系列讲座上首次谈及《止园图》。那一天,报告厅座无虚席,人们都期待听一听这位被誉为“最了解17世纪中国绘画的美国人”如何阐释中国绘画艺术。
然而令所有人感到惊奇的是,高居翰没有以书画双绝的董其昌、个性张扬的陈洪绶和特立独行的石涛开篇,反而将鲜为人知的画家张宏和《止园图》作为第一讲的重要案例,并评价张宏的作品是中国绘画“描述性自然主义”的高峰,《止园图》则是中国园林绘画的“巅峰之作”。
时间回到20世纪50年代。高居翰在一座博物馆待售书画的昏暗展厅里,第一次见到《止园图》,此后便念念不忘。从传统艺术史视角来看,张宏的绘画不注重笔墨技法,但在高居翰看来,这正是其卓尔不群之处:张宏将观察自然的心得融入画中,创造出一套表现自然形象的新法则,使笔下的《止园图》散发出不同于西方透视画却又超乎寻常的真实感——他的绘画如同相机记录。在第一幅图画中,他从今天使用无人机才能拍摄到的视角,摹写了整座园林的鸟瞰全景。其后的19幅图画,则如同在园中漫步一般沿游览路线拍摄照片,记录下一系列景致。与此同时,画家通过精心编织,令各图景致都能与全景图的相关区域对应,从全局和细节两方面再现了整座园林。
这种在异域文化中闪现的熟悉感紧紧抓住了高居翰。从这套画中,他看到中西方艺术以一种浑然天成的方式交融在一起:张宏继承了宋代绘画的写实传统,并将西方写实技法融入其中,令画作呈现出文化交流的理想状态。
1979年,53岁的高居翰重拾青年时期的悸动,致力挖掘《止园图》的艺术史价值和重要意义。然而,中国画派中表现实景的一派是否为艺术主流?中国画家在面对风景园林时是否会如实描绘?毕竟早在宋代,精通诗画的苏轼便说过,“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面对争议,高居翰首先需要回应的,便是张宏描绘的止园是否确实存在。为此,他付出了很多努力。
20世纪80年代前后,高居翰出版经典著作《气势撼人》和《山外山:晚明绘画》,深入讨论了《止园图》,将其誉为中国写实主义的经典画作。1978年,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筹建“明轩”,他特地拜访赴美指导的中国园林专家陈从周,并赠其《止园图》部分册页复印件。1996年,他联合洛杉矶郡立美术馆举办“《止园图》展”,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20幅册页汇聚到一起。1999年,他开设中国园林绘画课程,冀望借助众多选课学生的力量,寻得关于止园的蛛丝马迹。2003年,他在美国亚洲艺术研究协会主讲中国园林绘画,以《止园图》开篇。
此外,高居翰还曾多次到访中国,考察过多座中国园林。然而历经半个多世纪,他始终未能证明世上真的有一座止园。
中西学人的接力追寻
2010年,84岁高龄的高居翰被一封来自中国学生的邮件深深触动。信中写道,他们发现了关于止园的诗文,确定了园主,但只能看到14幅《止园图》,因此冒昧请教高居翰是否了解止园,是否能够提供帮助,让他们看到全部《止园图》。彼时的高居翰已成为艺术史领域当之无愧的大师,但他对《止园图》的兴趣依然不减,中国学者的新发现让双方有了进一步合作的机缘。
原来,陈从周并未忘记《止园图》。他耗时多年编成《园综》一书,并在卷首附上高居翰赠送的14幅《止园图》黑白图片,作为全书唯一一套绘画图像,与300多篇园记一同出版。这部经典著作将止园带入中国园林学者的视野。2009年,园林史家曹汛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发现明代文人吴亮的《止园集》,从而证明止园正是吴亮所建,地址则位于吴亮的家乡江苏常州。
作为曹汛的助手,我和黄晓通过邮件与高居翰取得联系。以止园研究为契机,我们有幸与高居翰合作,于2012年出版《不朽的林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成为该领域的第一部学术著作。在研究过程中,止园也逐渐显露出庐山真面目。2011年,我们根据园记、园图信息和现场地形,确定了止园的具体位置。园记提到止园位于常州青山门外,《止园图》描绘了城门,我们在地图上顺城门旧址寻找,发现《止园图》描绘的河道轮廓依然保存在城市肌理之中。
高居翰得知找到止园遗址后非常高兴,但由于大部分园址已被开发为居住区,旧日的诗意园居已然难以再现。尽管如此,高居翰播下的种子已落地生根,围绕止园的研究不断深入。2015年,中国园林博物馆选定止园制作精雕模型,作为明代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与馆藏的清代北方皇家园林代表——圆明园模型并列。可惜高居翰已于前一年去世,未能看到这一可喜进展。2018年,中国园林博物馆、北京林业大学联合收藏《止园图》的洛杉矶郡立美术馆,举办了“高居翰与止园——中美园林文化交流国际研讨会”,以纪念高居翰为中国园林研究和国际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
10多年来,止园一直是我和黄晓的研究重点。2022年,《止园图册:绘画中的桃花源》和《止园梦寻:再造纸上桃花源》相继出版。前者首次高清呈现了《止园图》全貌,并配以中英文介绍;后者从园林、造园家、画家、园主及家族等角度,对止园及其艺术、人物和时代进行了深入解读,并介绍了中外学人代代传承的止园研究。
今年9月,我们将两部新作带到卢布尔雅那大学,再次与柯律格相遇。他一边翻阅画册,一边不停感慨:“高居翰心系止园50多年,你们从事这项研究也有10多年了。没有想到,一套图册、一座园林,会蕴含如此深厚的文化、如此丰富的故事。”
如今,《止园图》分别收藏在美国和德国,止园模型和遗址位于北京和常州,它们共同讲述着新的止园故事,蕴含无限可能:园林与绘画,中国与西方,古代与现代……界限与隔阂通过绘画消弭于中国园林艺术之中,交流与合作随之展开。
自古以来,园林承载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着中国人对美的创造。如今,中国园林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设有一处“中国园”,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窗口。高居翰与陈从周相遇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明轩”是第一座走出国门的中国园林;今天,世界各地已有100多座中国园林,它们被誉为“常驻海外的文化大使”,供各国民众欣赏、体验中国的园林文化和艺术生活。
(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6日 07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