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20:10:08 来源: sp20250107
代表委员热议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新成效新亮点
便捷网络全覆盖 优质服务暖民心
□ 本报记者 张昊 阮占江
今年春节前夕,安徽多地群众陆续收到诚意满满、干货十足的“法治礼包”,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普法手册、实用的法律援助维权清单、身边的法律服务站点地图,每一件都回应百姓关切,每一样都聚焦群众急难愁盼。
春节假期,北京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春节“不打烊”;黑龙江省司法厅推出春节假期公证值班受理、上门服务等;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法律服务超市”一线窗口全员在岗,法律服务运行顺畅。
……
这些场景都是近年来我国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成果的缩影。
2023年,司法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践行法治为民宗旨,围绕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新需求,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出台一系列公共法律服务举措。
“群众享有的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日益提升。”近日,《法治日报》记者采访多位关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都对建设成果充分肯定。同时,他们期待,进一步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全面提升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减证便民 服务贴心
天津市公证机构落实司法部“一次性告知”“首问必尽答、服务全流程”等便民措施的要求,在证明事项和流程上做“减法”、在多元服务上做“加法”。
山东省公证机构通过多方合作开展“继承公证+公积金提取”“公证+不动产登记联办”便民服务;探索公证参与房产“带押过户”交易模式,保证各方资金和交易安全,还为当事人节约交易成本和交易时间。
……
2023年,记者在北京、天津、山东等地9家公证处办证业务一线了解到,近年来公证机构为群众解难题创新开展多项贴心服务。
2023年6月,司法部加大减证便民力度,向社会公布规范33类81项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删减不必要证明材料116项。全面梳理地方出台的公证证明材料清单,能减尽减;对公证机构能够通过主动核查或者通过政务信息共享方式获取的证明材料,不再让当事人提供;对事实清楚、法律关系简单的公证事项中涉及的一些辅助性证明材料,不再要求当事人提供原件。
去年,司法部还遴选295家公证机构与驻外使领馆共同开展海外远程视频公证,极大破解了申请人不便回国又急需办理公证的难题。2023年,公证机构共办理海外远程视频公证业务560余件。
“曾经的‘怎么办’已实现了‘精简办’‘一次办’‘跨洋办’‘暖心办’。”全国人大代表、甘肃锐城律师事务所主任陈灿关注到公证机构办理业务的变化。
在陈灿看来,司法部综合运用规范证明材料清单、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认证联办等服务手段,大大减轻群众办证负担,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
公证服务不但注重品质提升,也更加注重均衡配置,共享发展成果。
司法部持续开展“公证进乡村”活动,截至2023年6月,全国公证机构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设立公证咨询联络点12万余个;通过视频公证、巡回办证、定期办证等为农村群众提供“就近办”公证服务46万余件。
司法部指导各地对低收入群体、残疾人、农民工、老年人、青少年、单亲困难母亲等特殊群体和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按规定减免公证费用。2023年,全国公证机构为老年人办理免费遗嘱公证2.1万余件,办理公益法律服务43万余件,为服务“三农”办理减免收费公证2.9万余件。
“减证便民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实事。期待各政务部门数据进一步共建共享,推出更多的减证、便民、增速举措,让群众享受更多的法治惠民‘红利’。”陈灿说。
安“薪”无忧 便捷暖心
助力农民工安“薪”不忧“酬”,是法律援助工作的重点,也是代表委员们心之所系。
“2019年以来,成都开展‘根治欠薪’法律服务行动,集中开展纠纷排查化解纠纷1.4万件,组织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1.6万件,挽回经济损失3.2亿元。”全国政协委员、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正国介绍说。
李正国还关注到,2023年,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共组织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48万件,为54万名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68亿元。
记者了解到,2023年以来,司法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展“薪暖农民工”“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深入开展“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活动,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服务站点“触手可及”。各地法律援助机构充分利用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7万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和33万个法律援助联络点,就近就地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半小时服务圈”基本形成。
紧扣需求“一次办好”。各地法律援助机构优化服务流程,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案件一律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
咨询热线“即时服务”。各地“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为农民工群体提供全时段服务。网络平台“一网通办”。目前,全国80%以上的地方实现农民工法律援助服务网上办。
如何更有效为新就业形态领域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也是全国政协委员、纽思达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魏青松关注的方向。他今年将提交“关于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援助”的提案。
去年,针对快递员、外卖员等工作地点和时间灵活的特点,江苏等16个省(区、市)在快递驿站、外卖公司等地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浙江等7个省(区、市)在市集、火车站等地设立流动工作站,方便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
“建议法律援助机构将新业态劳动者作为法律援助的重点群体,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为新业态劳动者拓宽服务渠道,搭建线下、线上便捷维权平台。”魏青松说。
均衡配置 共享成果
拉孜县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中部,海拔4000多米,司法资源相对匮乏。2022年7月,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监事长吕红兵所在的律师事务所选择在这里设立办事处,全力支援公共法律服务建设,结束了当地“零律师”的历史。
山海虽远,也为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所覆盖。
2023年10月底,吕红兵随律所第三批派驻的律师同事一起,从上海飞抵拉孜。他们在拉孜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青少年带来一堂精彩的法治培训课。
近年来,司法部致力于均衡配置城乡资源,加强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面对乡村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司法部部署自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全国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以下简称活动)。
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已全面覆盖。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建成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54.9万个,依托司法所建立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3.8万个,60多万个村(社区)配备法律顾问。活动开展以来,全国各级各类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提供涉农法律咨询服务1083万余人次。
活动中,全国司法鉴定机构积极支持鉴定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共提供涉农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服务5724件,对涉农纠纷提供法医临床、文书、痕迹等鉴定服务10.5万件。
此外,司法部通过积极推进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引导更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法律援助工作,组织实施“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等项目,为中西部地区农村群众提供了优质、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甘肃省司法厅紧紧围绕满足基层组织和群众的多样化法律服务需求,持续深化‘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择优选派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全省1.7万余个村(社区)的法律顾问,实现了全省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陈灿说,广大律师深入基层为群众提供公共法律服务,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
今年年初,司法部对公共法律服务工作重点作出具体部署,努力提供覆盖面更广、内容更丰富、质量更高、获得感更强的公共法律服务。
“四川已在明确构建现代公共法律服务‘四梁八柱’体系,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进全生命周期公共法律服务、开展现代公共法律服务国家标准化试点。”李正国介绍说,期待公共法律服务要在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发挥重要作用。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要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立法,进一步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制度基础。”采访中,魏青松说,去年,他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视频会议上作了“完善公共法律服务 加快法治社会建设”的发言。今年,他依然充满期待。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