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定位引领形成大湾区城市集群力

发布时间:2024-12-05 17:40:41 来源: sp20241205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广东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摆在重中之重,以珠三角为主阵地,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新的战略定位赋予粤港澳大湾区新的使命任务,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充分释放大湾区城市集成效应

  深入领会把握“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的全新定位,要把粤港澳大湾区的广阔空间、无限潜力充分释放出来,进一步开拓大湾区交通区位条件好、国际化程度高、经济活力强、产业体系完备、创新要素集聚等优势集成效应。

  高效推进粤港澳协同合作。抓住以横琴、前海、南沙、河套为主的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体系,加强与港澳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稳步推动制度型开放,充分发挥平台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点带面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我国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强化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在法律、规则、标准、税制等制度型开放上大胆探索,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率先取得新突破,不断增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实现高水平的互利共赢,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

  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强化大湾区与京津冀、长三角、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区域的联动发展,提升大湾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积极探索高标准经贸协议的规则等,构建联通国内外的贸易、投资、生产、服务网络,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务实合作,携手港澳抱团出海,联手开拓国际市场。

  在融合创新中汇聚新动能

  “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的定位,要求切实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大湾区建设全过程各方面,打造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功能,准确把握国家战略发展要求,抓住关键要领,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跨域释放、多域共振和迭代增效。

  加速生成新质生产力,打通先进技术策源与现有转化渠道接口。广东已初步构建起以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为引领的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散裂中子源、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相继落成,有20多个科技创新载体陆续落地并投入使用。未来,还要紧紧扭住新兴科技这把“制胜之钥”,找准高质量发展需求与先进技术发展之间的契合点,努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取得更大进展。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采取产学研合作研究、技术转让许可、人员跨域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带动提升综合实力。

  联合攻关整合体系,强化粤港澳创新资源协同。高质量发展需要多领域、多要素、多模式的技术转化和体系整合。当前,大湾区深入推进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打造光明科学城、南沙科学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协同发展,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端科研资源集群在大湾区加速成型。未来,还需持续推动科研资金、仪器设备、数据资源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开放共享,推动跨境联合创新,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协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大湾区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

  统筹布局新老融合,打造更加完善的现代产业生态系统。要以实体经济为支撑,既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新技术、新手段、新能力,又兼顾传统优势产业的新变化、新作用、新趋势,把港澳台现代金融、专业服务等现代优势与广东制造业、庞大市场等传统优势结合起来,在产业体系的大交叉、大融合、大突破中不断提升现代化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力,培育参与产业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提升大湾区城市群文明魅力

  “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全新定位,为推动新时代大湾区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粤港澳大湾区城乡、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特别是在城市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市场条件、人口状况、产业基础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形成共建共享大湾区的良好态势。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推动更高水平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拓展经济纵深,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各地融入大湾区提供切入口和着力点。

  共建人文湾区。发挥粤港澳在文化上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优势,大力推进三地联合开展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举办各类非遗展览展演活动,厚植中华文化根基,让湾区人文精神融入粤港澳三地当下的生活方式、生活形态,推动粤港澳人文资源充分服务社会,筑牢中华文化根基,推动现代文明发展。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以“美丽湾区”为目标,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协同打造生态保护屏障。推进“轨道上的大湾区”和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建设,打造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推动深化民生领域合作,高水平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进一步提高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在交通运输、金融、通信、医疗等领域应用的便利水平,为港澳居民来内地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不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居民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

  [作者分别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