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1 12:00:06 来源: sp20241101
◎洪恒飞 本报记者 江 耘
“浙江的中小企业,具有学样仿样的基因。”谈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浙智专委)副主任卢耀辉指出,打造中小企业“自愿学”“主动仿”的样本,是企业看样学样的关键。
12月8日,浙江省产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暨服装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浦江)现场会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举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与会专家学者、政府代表、企业家代表热议的话题。
“相较于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最关心的其实是生存问题。”基于以往开展过的问卷调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数字化转型部主任刘棣斐认为,有限的订单和市场资源,与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投入互相制约。如何打破这种制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有个主线——“工具+资源”双重赋能。
走进浦江罗瑟服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罗瑟服饰),只见明亮的车间内,一条经数字化改造的生产线尤为显眼:吊挂衣架有序排列,工人通过工位平板,抬头就可看见生产进度、样图工艺等信息。
记者了解到,作为当地轻量级数字化改造的试点企业,罗瑟服饰这一数字化改造项目费用为50万元,实施周期3个月。项目完成后,企业制造成本降低10%,产品合格率提升10%,工人工资则增长了20%。
刘棣斐分析道,中小企业对价值、投资非常敏感。低成本、轻量化的数字化改造解决方案,根据软硬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借助云计算、低代码等技术,面向中小企业按需提供软件订阅或在线共享服务,可显著降低企业软件部署、运维成本;另一类则对原有生产线、设备进行适当改造,而非动辄更换整套生产线。
“以往谈及改造,会担心投入没有回报。”罗瑟服饰董事长陈志敏介绍,有了政策补贴,公司两个月就收回了成本。通过数字化改造,公司的生产方式从“大包流”变成了“一件流”,首件产品下线时间缩短80%,可以边生产边交货,一条生产线一个季度降低客户资金占用费100多万元。
此外,陈志敏补充道,数字化改造后,客户还能根据市场反馈及时修改订单。这不仅极大降低了客户的风险成本,更为公司带来了订单交付更快捷、质量追溯更准确等变化。这让客户对公司的认可度更高,公司订单也随之增加了。“我们计划短期内再追加改造两条生产线!”陈志敏说。
从最初的犹豫、担心,到试点后决定追加投资,罗瑟服饰对数字化改造态度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低成本的改造换来了可观的效益。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李永伟表示,近几年,服装行业的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从设计到生产,从销售到服务,数字技术正在重塑服装行业,使得企业更加精准地对接消费者需求,更加高效地拓宽市场。
卢耀辉介绍,浙智专委3年前派专家组进驻浦江,协助当地就服装、水晶、挂锁3个细分行业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遴选不同规模、类型的企业打造样本,为样本复制推广夯实基础。目前,浦江县正实施“336”数字化改造工作方案,即计划3年完成30家中大型企业数字化改造和600家规上企业轻量级数字化改造。在服装行业,当地已完成30多家中小企业“N+X”(共性场景+个性场景)轻量级数字化改造。
浦江县委常委、副县长郑燎原介绍,结合浙智专委指导支持,浦江根据试点企业共性和个性需求,开发形成小而精、模块化、组合式、通用型的应用场景,满足不同企业的改造需求,大幅降低企业数字化改造成本。今年前三季度,全县服装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9%,出口同比增长46.37%。
围绕水晶产业,浦江近年来致力于建设水晶产业大脑,推出“1+5+N”重大应用,推进协同制造、数字营销、供应链金融、能耗管理、环保管理五大典型应用生态融合,实现数据共享、价值转化,全方位赋能企业转型升级。
“通过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足够的资源、订单,提升企业盈利空间,也可激发企业数字化改造的积极性。”刘棣斐补充道,践行这一模式,需要注重对行业龙头企业和平台型企业进行引导,整合产业资源,牵引带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形成数字化改造的良性循环。
(责编:王震、陈键)